阶层再生产视角下的煤矿工人社会流动——以山西省阳泉市固庄煤矿工人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ec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模式以代际间的继承性为主要特征,子代与父辈的阶层地位表现出较高的同一性、相似性,出现阶层再生产。网络等媒体频繁出现的“X二代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流动模式。本文在相关国内外社会流动、再生产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下,对固庄煤矿“矿二代”进行调查,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获取煤矿工人基本资料、位置流动和主观感受等信息,结合定性的描述分析和定量的数据统计,从阶层再生产的角度解释其体现出的继承性关系模式,探讨煤矿工人何以维持自身资源、实现资源代际传递的问题。  论文在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总结评述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说明了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与研究相关的几个问题。然后通过对阳泉市固庄煤矿工人社会流动现状进行调查,从代际流动、代内流动、职业获得途径变化三个方面统计分析数据资料,发现其社会流动体现出继承性特点。接着论述固庄煤矿工人阶层再生产过程,对比分析煤矿工人“体制内”与“体制外”代际资源传递情况,从事业单位体制、家庭背景、身份认同这三个角度,结合访问资料,探讨阶层再生产的过程。最后提出加快社会流动,促进阶层融合的三个措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现政企分开;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加强自我认同感。  通过研究发现,固庄煤矿工人子代从学校毕业或者当兵退伍后,从事同父辈一样的矿工工作,无论在身份、政治面貌,还是在职业单位上体现出明显的继承性;子代成为矿工后工作基本不再变动,代内流动的流变性较弱。父代和子代的阶层地位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出现阶层再生产。父辈资源占有情况、制度惯性、家庭背景以及子代对于自身的身份认同情况都会影响这一再生产过程。同时这一过程易导致阶层固化,不利于社会流动。本文虽然提出一些加快社会流动、冲破阶层再生产的措施,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提出更加具体可行的建议。
其他文献
对于城乡流动人口或因流动而产生的留守人口,以往的研究过分的偏重于宏观的解释、数理统计以及实践的总体性分析,而忽视了农村流动人口在这一流动事件中个体的微妙体验,即流动个
中国政府于2013年实施“精准扶贫”工程以来,经过各地两年多的实践,“精准扶贫”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作为贫困治理的重要主体一方——贫困农民的主体
社会质量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们通过个人能力参与到共同体生活中去,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及促进个人的进步。本研究选取西部27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会质量
本文主要探讨中超联赛中上海申花队青年球迷的日常文化实践,借用福柯的微观权力视角及政治人类学的研究范式来观察这一亚文化群体在日常与足球有关的行为中所表现出的意义,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