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Bmi-1最初作为小鼠淋巴瘤发生中c-myc的协同癌基因而被分离出来,经证实属小鼠PcG家族,有转录抑制因子作用。PcG基因是外源性基因沉默因子,在维持细胞特性中起重要作用,参与多种生物调节,包括细胞周期和淋巴细胞生成。PcG蛋白以保守的蛋白结构域形成多聚复合物。在人类,Pc抑制性复合物1(PRC1)包含Bmi-1/Mel-18,Ring,HPC和HPH PcG蛋白,而PRC2则包含EED,EZH,SUZ12和YY1。人类Bmi-1基因定位于10p13,与Mel-18基因有70%的同源性,编码一个326个氨基酸的蛋白。该蛋白位于细胞核,具核蛋白的结构域。Bmi-1与Ring1A在H2A泛素化和Hox基因沉默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抑制Hox基因调节脊椎动物发育中的分节特征。除了在发育中的功能,Bmi-1也被证实通过抑制肿瘤抑制因子p16INK4a和p19ARF及诱导端粒酶活性等调节细胞衰老和肿瘤发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mi-1基因表达失常不仅见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也见于一些实体瘤,如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鼻咽癌,皮肤癌,口腔癌及胃癌。然而,关于Bmi-1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至今仍不清楚。为了研究Bmi-1在人类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检测了胃癌中Bmi-1的表达,并分析了Bmi-1表达与p16INK4a,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RT-PCR检测并比较Bmi-1的mRNA在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上皮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别。免疫组化法检测Bmi-1,P16INK4a基因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并分析胃癌中Bmi-1表达与p16INK4a,及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同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Bmi-1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RT-PCR显示8株胃癌细胞株中有4种细胞Bmi-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而52.4%(1/21)的胃癌组织中Bmi-1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免疫组化显示Bmi-1在57%的胃癌组织中有中到强度的表达,且肿瘤组织中Bmi-1高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侵犯呈正相关(P<0.05),与p16INK4a表达呈负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和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肿瘤浸润深度和远处转移外,Bmi-1表达水平是一个独立的风险预后因子。
结论:Bm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Bmi-1高表达与p16INK4A表达下调有关,提示Bmi-1可能通过抑制p16INK4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预后分析提示Bmi-1是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