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ew Historicist Interpretation of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long198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是美国当代文坛的新秀。他凭借自己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一举成名,该作品曾占据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80周之久。胡赛尼的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于2007年面世后,也受到评论界的极高赞誉。这部小说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讲述了两位生于不同年代的阿富汗女性共同经受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等一系列悲剧事件的动人故事。胡赛尼用他的两部作品,向世人开启了一扇重新认识阿富汗的“文学之窗”。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方法,主张文学文本研究与其他各种形式的同时代文本研究并重。新历史主义批评致力于研究文学文本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及其后对文本的解读和阐释,也注意考察该文本对其语境的意义与影响。该论文在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的框架之内,借助其学者提出的“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颠覆与抑制”等主要概念对《灿烂千阳》倍受争议的主题和叙事策略进行探讨。   该论文除引言与结论部分外,分为三章。   引言部分概略介绍卡勒德·胡赛尼以及他的两部小说,回顾对《灿烂千阳》的研究,简单介绍新历史主义,并点明该论文的意义。   第一章讨论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分析了影响小说创作的特定的文化、社会、历史因素,并考察了不同读者根据此小说建构出的不同解读。在文本的历史性分析中,第一节讨论作家的双重身份。作为一位深受阿富汗与美国双重文化影响的作家,胡赛尼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带有两种文化的印迹。第二节主要探讨阿富汗的女性问题。阿富汗女性一直是歧视与暴力的受害者,也是被主流意识形态“消声”的边缘人物。阿富汗女性的悲惨处境是激发胡赛尼创作这部小说的重要原因。这部小说为其众多读者展示了阿富汗不为人知的一面,而这些国籍不同、背景不同的读者也根据胡赛尼和《灿烂千阳》构建出不同的历史解读。   第二章运用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解读《灿烂千阳》的主题。该小说通过颠覆阿富汗主流文化价值中的荣誉、家庭、婚姻观念及宗教思想,谱写了边缘人物的小写历史,发出了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抑制的阿富汗女性的声音。然而主流意识形态也塑造并限制了作者胡赛尼,因而他的作品必然包含着被主流意识形态抑制的因素。   第三章主要探讨《灿烂千阳》的叙事策略。各种文学创作手法的运用,如“空隙”,波斯语的插入,以及文化符号等,既增加了小说的文化历史色彩,印证了胡赛尼的双重文化身份,服务了小说的主题,又引起了读者的兴趣,是该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   最后是结论部分。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研究胡赛尼和他的《灿烂千阳》,读者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小说中所折射出的文化、社会、历史因素的互动,理解小说对阿富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颠覆主题。《灿烂千阳》重现并重构了阿富汗女性的苦难史,它既是一曲阿富汗女性的赞歌,同时也唤起读者对阿富汗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
其他文献
情态助动词是中英政治演讲语篇表达情态的重要手段,其包含着演讲者的种种态度、观点和判断。由于政治演讲语篇主要目的在于得到听众支持,演讲者非常重视和听众的交流互动以便成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语来源于社会与文化并且生动地反映了所处的社会与文化。如果一个二语使用者的言语中缺乏习语表达,那他的二语听起来就很不自然。关
艾丽丝·默多克,全名吉恩·艾丽丝·默多克,是二战后英国文学领域主要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一生著有二十七部小说,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大
玛格丽特·劳伦斯是加拿大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被誉为“加拿大文学之母”,曾两度摘得加拿大总督奖。她的“马纳瓦卡”系列小说充分体现了其对女性的人文关怀。此系列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