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差异分析——基于AB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开放性的国际经济系统中,不同国家之间经济的不断往来,必然促使其经济形态越来越呈现出共同的特征,这种共同特征使得各国会计也不断呈现趋同性。2005年世界掀起了全球会计准则趋同的风暴,欧盟、澳大利亚已于年初正式引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新西兰、俄罗斯等很多欧美国家纷纷宣称将以不同的方式采纳国际准则。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无论是趋同前或后,各国都在不断研究本土与国际的差异,就所存在的差异与国际准则进行协调、磨合。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下,会计国际趋同已成为大势所趋、潮流所向。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已成为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作一个全面的探究。 首先,本文就两者在形式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准则体系结构、项目数量、还是具体条文规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较中国的完善与丰富。在结合中国计划于近期发布的20项新准则预测,两者的差异将大大缩小。接着,本文将形式上的差异通过AB股上市公司分别按两种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实质差异的对比分析,利用84家样本公司净利润、净资产和ROE等综合指标的统计检验发现,差异虽有所缩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实质差异。然后,通过盈利——报酬模型的回归分析发现,有实质差异的财务信息在解释当前中国A股市场时都具有解释力,而且差异数的披露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最后,笔者对得到的理论与实证结果,结合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认为,趋同并不意味着无差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变化发展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会趋于缩小的,因此要辨证地看待中国目前与国际准则之间的差异。同时,应采取区分差异分别趋同的原则,在暂时性差异上可学习欧盟的认可机制,在长期性差异需加强准则支撑系统的建设。另外,差异需要双方的协调,而不是单向的迁就,需要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认可。
其他文献
期刊
刘少椿(1901—1971),号德一,陕西富平北陵堡人。广陵琴派第十代重要传人,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广陵琴派的审美韵味,并为广陵派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古琴人才,为广陵琴派的传承和发
期刊
一、导言:接受者的想象:音乐叙事的肯定还是否定?音乐叙事学自80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即:音乐能否叙事?纳蒂埃(Jean-Jacques Nattiez)、阿巴特(Carolyn Abba
期刊
本文主要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分析。论文首先从特变电工外部战略环境分析出发,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行业关键
在近两年国内证券业全行业亏损,证券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兼并重组的形势下,是否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决定着证券公司是做大做强,还是破产出局。本文力图系统化我国证券公司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