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机制研究——要素驱动与创新驱动的比较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q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三十多年以要素的规模投入为基础的“要素驱动”型增长,中国经济整体实力显著提升。但长期对高要素投入的“要素驱动”发展模式的依赖,中国经济呈现诸多结构性问题。产业结构的演进滞后于经济增长,进而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转变发展模式,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本文系统梳理和论证“要素驱动”发展模式与“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转变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理论基础支持。  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要素驱动”发展模式与“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制,并指出“要素驱动”发展模式的阶段性和不可持续性,以及“要素驱动”发展模式路径依赖的存在。然后运用贡献弹性分析法,实证论证了“要素驱动”发展模式与“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要素配置结构优化效应,以及中国经济陷入“要素驱动”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的可能。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要素驱动”发展模式通过资本积累效应和产业分立效应,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初步优化升级,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演进打下了基础;但“要素驱动”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可能导致产业结构的扭曲,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滞,甚至是崩溃;“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才能最终实现中国产业链的提升和产业间的协调,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成为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面临着制度建设尚不健全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逐渐提高,葡萄酒作为健康饮品开始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中国葡萄酒的产量、消费量和进出口贸易量都在不断增加,但是人均消费量依
1998年和1999年我国长江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灾,究其原因,除气候条件异常外,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使森林天然绿色水库滞洪蓄洪、涵养水源能力大为降低,致使长江
分析制造业区位分布有助于了解我国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认为市场邻近和供给邻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集聚的程度。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探究制造业区位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