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使用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long14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国家发布中央1号文件允许农民自备口粮进城,从那时至今,农民工这一特定群体已经存在了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里,他们远离家乡,步入经济水平相对来说更加发达的城市,在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同时,也编织着一份自己的小梦想。虽然农民工群体在城市接受着现代文化的洗礼,并渴望融入其中,但是,由于农村乡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想要真正融入城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80后”农村青年成长起来并涌入城市,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城的传统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既继承了他们的传统特质,同时又具有自身的时代特征。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过重的家庭经济负担,学习能力有所增强,有更强的融入意愿。但是,想要真正地适应城市生活并融入其中,依然并非易事。正如温家宝总理2010年在新华网与广大网友交流中所言,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还有一些特殊的困难,例如他们既没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不熟悉,又没有解决户籍问题,他们的恋爱、结婚与子女上学都需要妥善加以解决。对此,本文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性特征,对他们的手机使用行为进行研究,探讨手机使用对其城市文化适应过程所发挥的作用,以期深入理解手机媒体与特定人群城市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利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手机使用与城市文化适应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手机媒体的使用具有“手机依赖程度高”、“手机使用偏娱乐化”、“购买手机目的多元化”、“对手机的信息有较理性判断”、“对手机功能的满意度较高”等特点;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手机使用情况对其城市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文化行为”、“社会交往”、“思想观念”、“文化身份认同”等维度发生影响。此外,本文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手机使用对他们适应城市文化的影响问题,从政府、媒体(手机)、城市居民、新生代农民工等四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他们更好地在城市生活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探矿工艺研究所自1978年成立以来,度过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和“高速发展”3个重要历程。与我国探矿工程事业发展同步,既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历史时期,又有令人欢欣鼓舞的
着重阐述了滑坡注浆加固施工技术 ,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首先分析4G是怎样改变生活的,继而论述5G的突出优势与巨大影响力;接着介绍从中关村大赛看5G创新应用,再以大赛获奖的11个项目所属5类创新应用场景作为典型来进行分析,5G将通
班主任做好班级分组管理工作是科任教师开展好小组合作的前提。在班级分组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五要"和"五忌",即要优化组合,忌分组不科学;要做好培训监督,忌撒手不管;要抓好落
在男权社会里,语言的主动权掌握在男性手里。以男性审美取向、意识形态为主流的历史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都表现了男性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需要,男权文化也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伴随
"改土归流"(1735年)是鄂西土家族于清朝雍正年间的重大社会变革,通过社会变革,废除了土司、土官世袭制,改派流官.由此而打破了"蛮不出峒,汉不入境"的禁令.各地区之间相互往来
期刊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