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 HPLC)法,测定得力生注射液中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通过动物试验,检测得力生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研究该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期对其临床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得力生注射液中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在大鼠体内的经时血药浓度。色谱柱:phenomenex C-18柱(250×4.6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0ml·min-1;柱温:35℃;进样量:20μl;内标:炔诺酮;在λ=296nm处,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取空白大鼠血浆进行试验,测定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样品回收率等指标。经试验可知,华蟾酥毒基在5μg·L-1~10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7,定量限为5μg·L-1,检测限为10.2ng;酯蟾毒配基在10μg·L-1~30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8,定量限为10μg·L-1,检测限为9.7ng。结果表明两主药成分之间、与内标物之间、与血浆中杂质之间的峰分离度良好,相互无干扰。血浆中华蟾酥毒基的萃取回收率为82.3%,酯蟾毒配基的萃取回收率为80.2%;血浆中蟾酥毒基的空白加样回收率为99.5%,酯蟾毒配基的空白加样回收率为102.6%。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高、中、低三种不同浓度的得力生注射液,断尾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本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经DAS 2.1.1版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分布半衰期t1/2α均数分别为0.0905h和0.4787h,均较短,同时血药浓度迅速下降,说明两者能较快地分布到各组织受体中。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中心室分布容积V1均数分别为1.0725L·kg-1和1.9710L·kg-1,均较大,说明两者具有广泛的血管外分布特性以及结合于血浆和组织蛋白的特性,且二者的中心室分布容积V1有随浓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说明药物在组织等处的受体较多,可能随浓度增大而在组织中蓄积。华蟾酥毒基高中两组浓度的CL存在统计学差别,酯蟾毒配基低中浓度组、低高浓度组CL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别,有可能是肝肾对其的清除作用未达到饱和所致;而酯蟾毒配基中高浓度组CL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别,可能是由于肝肾对其的清除作用已达到饱和,提示在临床使用药物时,应监控病人的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避免血药浓度过高刺激作用过强。结论:通过本试验,建立了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方法用于得力生注射液中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在大鼠体内经时血药浓度的检测方法,为得力生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药代动力学以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