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峻,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由于人们受到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以及我国具体国情的限制,家庭养老依旧是人们热衷的养老方式,这就使得家庭依然发挥着主要的养老作用,因此,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依然将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寄希望于家庭。但是,现有的家庭结构成为核心家庭,这一家庭结构的转变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变得极其脆弱。因此,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成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初衷就是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机构养老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同时,又能够兼顾到家庭养老的优势,比如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安详晚年;再就是,可以为不同的老年人根据他们自身的具体情况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本文正是在这一情况下,主要是以桂林市的秀峰区丽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七星区毛塘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象山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叠彩区宝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样本,主要是以定性的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分析桂林市居家养老服务的运作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突出居家养老模式所具有的时代迫切性和传统性,将其视为传统养老模式与现代养老模式的有力结合;然后,进行理论与现实的对比性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理论的升华,希望能够突破地域的局限性,建立一个具有普遍影响的养老模式与理论;最后就是通过系统的理论梳理与分析,研究如何在“适度”的基础进行“普惠”,把养老的范围进可能的扩大,建立一个“大”养老的概念,以期建立一个覆盖人群广、养老体系完善、服务多元化的养老体系。本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界定了相关的概念,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对桂林市的基本状况及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该部分首先介绍了桂林市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接着分析了桂林市养老服务现状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最后诊断桂林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出现的资金来源单一化、专职工作人员的技能不高、人们对居家养老的认识的片面性等问题,并分析出各个居家服务中心的资源分布不平衡、专职人员少且男女比例失调、接受服务视为老年人以自理者居多、政府扶持不够、专业管理队伍欠缺、工作人员工资低以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行机制不完善等原因。第三部分通过介绍国内和国外的居家养老服务实践,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第四部分,即适度普惠制度下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发展,在该部分中,进一步深化了居家养老的概念,并提出了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养老概念、改变单一化的资金来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一步强化专职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以及建立自己的医疗服务站点等需要进一步拓展的对策。总之,本文主要是以桂林市城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样本,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如何在“适度”的基础进行“普惠”,把养老的范围进可能的扩大,建立一个“大”养老的概念,以期建立一个覆盖人群广、养老体系完善、服务多元化的养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