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大豆蛋白质材料改性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unday_rec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及石油基资源的日益短缺,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大豆蛋白质是豆油产业的副产物,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可再生植物资源,也是一类添加增塑剂后可热塑成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然而,单独由大豆蛋白质制备的塑料硬且脆,加入小分子增塑剂后,大豆蛋白质热塑性改善,柔韧性增加,但力学强度较低且对水敏感,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本论文以大豆分离蛋白质(SPI)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共混,以及与纳米粒子的复合来得到廉价、加工性良好且力学及防水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环境友好材料。在表征材料的结构、性能以及评价材料应用前景的同时,探讨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制备了邻苯二甲酸酐改性的大豆蛋白质(PAS)并用其来增强甘油增塑的大豆蛋白质,在不添加任何增容剂的情况下得到了两相相容性良好、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复合材料,探讨填料、基体相似的化学结构与相容性之间的关系;(2)将碳纳米管进行酸改性后与大豆蛋白质复合,得到分散性良好、增强效果明显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酸改性后纳米管表面极性的变化对其在基体中的分散以及与基体相容性的影响;(3)在无增塑剂添加的情况下,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全生物降解的SPI/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材料,该共混材料在高蛋白质填充量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强度;(4)首次通过熔融法制备了SPI/聚乙烯醇(PVA)共混膜材料,制备过程简单、绿色且产品性能优良;为了进一步改善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继而在SPI/PVA材料中引入层状硅酸盐蒙脱土(MMT),利用SPI/PVA与MMT三者间强的氢键作用制备剥离型或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所得材料强度、热稳定性、防水性提高。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化学改性制备了N-邻苯二甲酰化大豆蛋白质(PAS),并用它与甘油增塑的大豆分离蛋白质(GPS)复合得到PAS/GPS复合材料。由于极性基团的减少以及苯环的空间位阻,在与甘油混合时,PAS已失去热塑性,因而,在复合材料中可发挥增强填料的作用。由于PAS与GPS基体间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因此两相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所得复合材料透光性较强且力学性能明显改善。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强度和模量显著提高。由于PAS的疏水性以及填料-基体间强相互作用,也使复合材料的疏水性增加。PAS的热稳定性略低于SPI,因此整个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略微降低。(2)通过酸处理制备改性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并将其引入到甘油增塑的大豆蛋白质中制备纳米复合材料。酸处理可改善碳纳米管的团聚且在碳纳米管表面引入极性基团。经酸改性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在蛋白质基体中分散均匀,与基体相容性良好。碳纳米管并未改变大豆蛋白质原有结晶结构。鉴于碳纳米管与大豆蛋白质基体之间的强氢键相互作用及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加入碳纳米管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改善,碳纳米管在蛋白质基体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增强效果。由于SPI和碳纳米管之间强氢键相互作用阻碍了蛋白质基体在高湿度环境下的溶胀,因此加入碳纳米管后,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降低。此外,碳纳米管还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3)通过将SPI与PBAT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种新型生物降解塑料。共混材料的结构为海岛结构,并且依赖于SPI含量。SPI含量低时(<9.1%)两相相容性较好,含量进一步增加会出现一定程度相分离。SPI和PBAT之间存在相互作用,SPI起到了增强效果,随着SPI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储能模量及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随SP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在SPI含量高达28.6%时共混材料仍具有良好的韧性。大豆蛋白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表现出强的吸水性,导致SPI/PBAT材料吸水率的增加。随SPI含量的增加,SPI/PBAT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在200-400℃范围内降低,而在更高的温度下热稳定性提高。共混膜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在土壤中SPI比PBAT更易降解,因此,含SPI的共混材料比纯PBAT降解快。(4)在水存在下用熔融法制备了甘油增塑的SPI/PVA共混膜。PVA的羟基和SPI的酰胺基形成新的氢键,氢键的生成增强了PVA相和SPI相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它们的相容性。SPI的存在没有影响PVA的晶体结构,但使PVA的结晶和熔融温度降低。虽然共混膜有一定程度的相分离,但SPI相能均匀的分散于PVA相中,两相相容性较好,使所得共混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即使在高蛋白质含量情况下共混材料仍具有很高的韧性。此外,SPI的加入使共混膜的热稳定性和氧气阻隔性能都高于纯PVA膜,但吸水率和水扩散系数增加,防水性减弱。(5)为了进一步提高SPI/PVA薄膜的力学强度,采用熔融加工的方法,制备了SPI/PVA/MMT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结构依赖于MMT含量。当MMT含量≤3.7%时形成剥离结构;MMT含量≥7.1%时形成插层结构。硅酸盐片层表面上的氧原子与蛋白质肽键上的氢原子和PVA分子链羟基上的氢原子产生强氢键相互作用,有助于改善填料与基体之间的相容性。MMT纳米片层可作为PVA的异相成核剂,加速PVA的结晶过程,并增大了其晶体尺寸分布。加工过程中,MMT可明显改善熔体的黏度,因此,随着MMT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熔体黏度增加,剪切作用加强,使蛋白质相分散效果更好。MMT在基体中表现出明显增强作用,随着MMT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增加,断裂能先增大后减小,并在MMT含量7.1%时达到最大值。由于高度无序分散的MMT纳米片层对基体链段的有效限制,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水扩散系数降低,热稳定性升高。
其他文献
苏州中心广场整个屋面为单层网格结构,空间线性复杂,网格面均为空间曲面形状,整体造型复杂。主要针对大鸟屋面的结构特点,对其钢结构现场施工安装作以介绍。
目的研究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的疗效,并观察其炎性指标的变化。方法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服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西药组予
目的观察针灸任督脉经穴对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PCI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及对症处理;治疗组31例,除上述处理外,予
本文首先对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和改性进行了研究,随后呈现出了一种新颖的聚苯乙烯/银/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出的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大小为740nm
目的探究眶隔内固定眼轮匝肌紧缩整复眼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选择30例眼袋生理退变患者实施本次研究,均对患者实施眶隔内固定眼轮匝
基于迭代最小二乘的按序串行干扰消除MIMO判决反馈算法在应用迭代最小二乘算法得到的前馈数据向量中按序将已检测并判决出的信号进行消除,并将前馈数据向量合并到反馈数据向
<正>义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支撑,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则是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义务教
目的了解住院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为早期诊断和预防耐多药结核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住院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用改良酸性罗
以良种油茶芽苗砧嫁接苗为材料,设计24种不同栽培基质组合进行栽培试验,对不同栽培基质中油茶嫁接苗的成活率、抽梢率及抽梢生长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
<正>试验采用灵昆鸡、绿雁土鸡和AA鸡进行风味品尝对比,其中灵昆鸡和绿雁土鸡是温州地区的本地鸡优良品种,试验旨在为本地鸡的养殖推广提供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