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权利的保护与救济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03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老龄化时代,我国更面临老龄化挑战,特别是老龄化时代老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的挑战。我国历来重视老年人权利保障与救济问题,早在1996年就颁布实施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和救济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变革,特别是人口流动性增强和新观念的涌现,传统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养老模式正呈现出逐渐弱化的态势,老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也面临诸多困境。2012年8月25日,第八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对老龄社会中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达成共识,认为应逐步建立覆盖全民、更加有效、更加公平的老年人权利保障制度,重点关注特殊群体老年人需求,推动老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法律对老年人的保护现状,重点探讨如何加强对老年人权利进行更完善的保护和救济。文章主体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界定了老年人群体,分析老年人群体的特征,认为老年人群体具有社会地位下降,认知行为能力弱化,财产能力基本丧失的的特点,介绍了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弱”之所在,再而从正面介绍老年人所享有的权利以及从反面说明老年人容易被侵犯的典型的权利形式,最后分析加强对老年人的权利保护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从立法、社会保障制度和老年人权利救济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法律制度的现状,认为当前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基本法地位不明确,法律体系不协调、不统一,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能力不足,力度较弱,救济手段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的特殊性而导致老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存在众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和救济,并从社会经济、文化视域对这一后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域外先进国家老年人权利保护和救济先进经验。当前世界各国老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模式主要呈现为两种模式:分散立法保障救济模式和专门立法保障救济模式。文章分析了德国、日本以及美国的老年人权利救济和保障制度,为完善我国老年人权利救济和保障制度提供域外经验之借鉴。第四部分,在借鉴和参考域外先进国家老年人权利保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文章提出应从立法的角度,推动老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的法律的协调与统一,切实提高老年人权益与权利救济的法律保障能力。同时,努力探索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诸多社会保障制度的实现途径,完善老年人权利救济,切实保障老年人权利的实现和面临侵权时能够得到有效救济。第五部分,文章主要从司法救济的角度分析了老年人权利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文章提出,应重视老年人权利救济诉前引导和法律援助工作,在老年人诉讼规则上,应成立老年法庭,推动老年人权利的保障和维护,进一步针对老年人特点完善老年人诉讼规则,并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先诉讼制度,确保老年人权利司法救济的实现。
其他文献
对丙烷的高温低氧空气燃烧及其火焰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其工业应用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在助燃气流温度高于800 ℃、含氧体积浓度低于15%的条件下燃烧,火焰体积明显增大;火焰
欧洲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欧盟为其成员国提供了有效的地区安全以及其他地区公共物品。任何"脆弱"的核与放射性资产都具有潜在地引发核恐怖行为的可能性,欧洲地区核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之间有着诸多差异。它以社会建构理论为认识论的基础,使得心理咨询与治疗在认识论、知识观、自我观、语言观、方
系统分析了鲜切果蔬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引起品质劣变的各种因素,结合生产工艺流程,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措施,并对机械加工、护色技术、杀菌处理、包装和温度控制等关键工序技术
在当今社会,格式条款因其具有的鲜明的特点和功能优势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保险行业领域中,采用格式条款来订立保险合同已经成为惯例。但是由于保险格式条款具有
笔者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如何发挥会员优势,在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下做大"蛋糕",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在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下完善监管体系,弥补会员制运行中的市场失灵等外部性
为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适应高等教育向素质和能力教育的转变,本文基于Blackboard教学平台,针对《材料力学》课程进行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教学模式探索。分析了《
本文通过回顾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中韩合作的现状、互利基础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能够推进中韩合作的一些机会平台,进一步探讨中韩战略合作的趋势和一些具体的
文章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分析,指出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计和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确立权责关系进行适度分权,建立单位层面监督机制来实行行
<正> 个人金融业务是农行的主要零售业务,是入世后中外银行竞争的焦点和热点。鉴于我国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巨大的市场空间,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已成为入世后外资银行最先进入的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