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基础设施状况是城市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然而,随着城市化趋势不断加快,如何解决资金短缺和管理困境问题,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增进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效率,不仅是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发达国家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项研究总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及创新的理论基础,深入阐释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机理,总结了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考察了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现状,揭示了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制约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绩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上海市、天津市以及昆明市这三个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绩效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推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第2章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从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角度阐述了与之相关的公共产品理论、项目区分理论和项目融资理论。得出结论: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和项目区分理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分为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不同的经济特定决定它们所采取的投融资模式也应该是不同的。   第3章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比较。本章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分别对BOT、TOT、PPP和ABS这四种当今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产生与发展、特点和适用性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第4章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机理。主要采用演绎推理方法,详细论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途径、创新环境和动力机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5章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绩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绩效评价模型。   第6章是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经验考察。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总结了日本、法德、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改革的经验,得出几点重要启示。   第7章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的现状分析首先采用统计描述方法精确刻画了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演进过程和创新实践,然后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厘清了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现实问题和制约因素,这些研究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提供了指引。   第8章是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绩效评价。运用第4章创建的绩效评价模型对上海、天津、昆明等三个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投融资模式绩效进行了市政分析,并对相关结论进行了解释。   第9章是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本章是全文的落脚点和归宿,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尝试性的提出了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工资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内部协调性,即经济增长会产生收入效应,从而促进工资收入的快速增长;工资收入的快速增长则会增加消费、优化产业结构,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货币政策的“量”“价”矛盾进一步激化,“十三五规划”将货币政策转型列为宏观调控体系的改革重点。然而,经济金融发展中的特殊因素逐渐成为货币政策微观传导和政策转型的结构性掣肘,为理清数量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微观调控的结构性影响因素,找寻政策转型突破口,文章以企业融资约束为微观调控对象,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别探讨数量与价格型货币调控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结构性影响,提出政策转型建议。本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