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与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ha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人们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受教育的程度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公平的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教育公平的实现,这不仅仅是在教育领域中社会公平的实现,更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由于资源、机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等社会不公平现象导致的教育失衡问题显得那么的迫在眉睫,因此,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为指导,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的研究,从而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的渊源、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有所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对于解决当下我国在教育领域出现的不公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自1949年以来,继承和延伸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是我党及其领导人的重要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多项举措来摒除国内出现的教育领域的公平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文章将由几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公平观,即从泛智论到天赋人权口号下的教育自由,教育平等,再到教育均等的乌托邦理想,为深入分析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在此理论基础梳理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形成的思想源泉。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产生的条件,继而探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教育公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三部分联系我国实际,具体的阐述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处理教育公平问题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困境,以及产生不公的具体原因。第四部分阐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的时代价值,同时指出其对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理论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有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也随之不断的进行着调整,回顾其改革发展的历程,大致上可分为计划经营、探索经营(放权让利、承包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
该文将描述瞬时投放示踪剂、一维稳定流场二维非稳定水动力弥散过程中的示踪剂浓度在时空上变化的解析解进行了对数变换 ,得到一直线方程。根据方程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