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网络数据算法的成熟与普及,近年来在互联网空间中出现了粉丝“打榜”这类新型网络社群及集体的行动——拥有共同偶像的粉丝个体以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为媒介,形成了组织化的“打榜”社群。“打榜”社群如何形成?粉丝是如何通过社群展开集体行动来实施影响?推动其参与集体行动的深层社会动力和逻辑又是如何?尽管学界对于粉丝社群的研究不断丰富,但对于“打榜”这类新型社群及其行动我们却知之甚少。研究发现,“打榜”社群的形成在客观上依赖于信息传播科技的媒介化和兴趣导向型网络的连结,粉丝可以直接向公众和其他粉丝表达自己的偏好和意见的可能。从社群内部观察发现,“打榜”社群通过角色生成、分工协作的行动模式和灵活的联系方式等组织化进程,为粉丝提供了新的语境和表演舞台。而从社群内部向外看,“打榜”的行动实质上是被排除在媒介榜单生产之外的粉丝参与榜单生产,并将集体偏好置顶的过程。一方面,“打榜”社群承认主导意识形态的权威,通过挪用主流媒介的网络权力将自我偏好合法化,以提升社群的可见性和文化资本。另一方面又在具体的参与层面,在“打榜”的场域中与多元力量进行博弈,重构权力的关系网络,以摆脱文化工业生产者所塑造的观念与偏好的控制,为偶像/社群/个人赢得声望、资源等社会及象征资本。这可能是“打榜”社群集体行动背后深层的逻辑与动力。并且,本文在对榜单生产过程的观察中,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导致“打榜”的集体行动最终很可能沦为一场权力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