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大批量的、各种档次的商品住宅涌出市面。一方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住宅的需求,提高了生活的水准。另一方面,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和开发商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许多住宅楼成了建筑垃圾,出现了令有识之士口诛笔伐的城市败笔。同时还存在着在大量的商品房空置与一些人没有房住的矛盾。第一章提出了现阶段住宅的问题之所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几张调查表,找出老百姓想要什么房子,我们就顺应潮流造什么住宅。这些“安居困境”,并不能仅仅依靠人均多几平方米的建筑就能解决的。需要用哲学的方法去分析、思考。建筑学一直以来就与哲学紧密相关,哲学上的每一次重大事件都直接而深入地影响着建筑学的发展动向。尤其是住宅建筑,由于其与每个人直接相关,更容易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左右。因此,对住宅的伦理功能的探讨(这里是指住宅帮助形成当地社会某种共同的精神气质的功能),也就是为住宅的未来寻找方向。住宅建筑应该告诉我们在当前世界中应如何生活。住宅的伦理功能是一种精神意义、一种公共功能、一种价值取向。现代人类对空间的无所归依感和对时间的恐惧是定居的困难之所在,这就需要住宅让他们定居,给予他们家园,以此来抵御空间和时间在他们心灵上的困扰。这便是住宅的伦理功能,它能帮助我们找到现在生活的价值和方向;它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唯一性价值;这样的住宅才是能够安居的住宅。它因此而表达出我们现在社会共同的精神气质。第二章到第六章的内容就是围绕住宅建筑与时间、空间及情感的关系,通过展开海德格尔的一些观点,阐明了住宅同定居的本质和需求间的联系,提炼出住宅的伦理功能,指出人文、生态和传统因素是适宜居住的不可或却的要素。我们的定居总是向前发展的,因此对住宅伦理功能的思考也就是对住宅未来的思考。最后一章从世界观的研究回到方法论,结合实际调查与设计,展望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