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该论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保温剂对农用树脂薄膜改性的研究";第二部分为"药物中间体辅酶Q的合成".第一部分:用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PEA)树脂薄膜及在LDPE薄膜中添加普通玻璃粉和白云母粉的红外吸收特性,并对6.8~13.7μm范围的薄膜红外线平均透过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EA因分子结构中引入羟基,对红外线的吸收最好;在LDP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保温剂对农用树脂薄膜改性的研究";第二部分为"药物中间体辅酶Q<,0>的合成".第一部分:用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PEA)树脂薄膜及在LDPE薄膜中添加普通玻璃粉和白云母粉的红外吸收特性,并对6.8~13.7μm范围的薄膜红外线平均透过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EA因分子结构中引入羟基,对红外线的吸收最好;在LDPE薄膜中添加保温剂能提高其保温效果,以10﹪的添加量为最佳;添加玻璃粉的LDPE薄膜在6.8~13.7μm范围的红外线平均透过率要低于白云母粉的.第二部分:以对甲苯酚为原料,经不同的路线分别合成3,4,5-三甲氧基甲苯和2,3,4,5-四甲氧基甲苯,然后用同样的物质将二者氧化成辅酶Q<,0>,结果显示:3,4,5-三甲氧基甲苯氧化条件较强烈,产物收率低,而2,3,4,5-四甲氧基甲苯因苯环上多引入一个甲氧基,活性高,氧化条件温和,且产率高.用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吸收谱验证了中间物及最终产物为预期分子结构.
其他文献
我国石油化工工业规模增长迅速,但火灾事故应急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却相对滞后。本文基于ICS(事件指挥系统)理念研究了应急指挥流程和相关辅助决策技术,以催化裂化原料泵事故、石化罐区火灾事故和延迟焦化火灾事故为例进行了分析。石化罐区储存大量易燃易爆油品,是火灾事故的高发区域。石化罐区火灾事故的主要辅助决策问题是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利用池火灾均匀辐射模型模拟了原油、汽油、煤油、柴油液池火灾事故的影响范围,为
全球润滑油产量与消耗量的逐年增长导致了每年数百万吨废油的产生。再生废润滑油既可以使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循环利用,同时可以有效阻断废油污染源,彻底解决其环境污染问题。传统的蒸馏法作为废油再生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脱除废油中的颗粒物以及金属杂质元素等,易使加氢精制催化剂中毒,且直接蒸馏会带来蒸馏装置管道的结垢堵塞,故论文研究利用悬浮床加氢技术作为废油再生预处理工艺。论文首先利用几种不同的分
该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化工仿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丙烯腈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结构、技术原理、设计思想及开发过程、建模方法和部分单元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系统在综合运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化工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装置的实际情况在开发手段上又有了适当的创新,该系统结构合理、灵活,实现了DCS的逼真模拟,具有通用且较为开放的运行环境,为技术人员的二次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该系统对改进
该文以多胺乙基膦酸作为提供含氮有机侧链的有机膦酸原料,TiO和ZrO作为初级载体,将多胺乙基膦酸-磷酸氢锆包膜于金属氧化物粉末表面,首次制备了14种不同负载率的TiO及4种ZrO表面包膜的多胺乙基膦酸-磷酸氢锆载体(简称ZPP/ TiO及ZPP/ZrO).在多胺乙基膦酸原料的合成过程中该文尝试运用PNMR和CNMR对合成过程进行监测,并根据表征结果对多胺乙基膦酸的制备过程和后处理的操作的合理性进行
在石油工业中,作为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手段,开发研究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正构烷烃异构化催化剂对于提高汽油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常压固定床流动反应器上和573K的反应温度下研究了部分还原态氧化钼(MoO)基催化剂上的正庚烷异构化反应.通过分析N吸附-脱附表征结果,发现623K下H还原MoO所得的MoO催化剂具有中孔性质,其最可几孔径为4.1nm.对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