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9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参考“有效性试验核心结局指标计划”工作组制定的核心结局指标集研制方法,构建适合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的核心结局指标集,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选择结局指标提供参考,规范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设计。方法:(1)现有临床研究使用结局指标的系统检索:通过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和临床研究注册平台,收集现有的结局指标;(2)患者调查研究:通过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和家属的调查,收集患者关注的结局指标;(3)建立结局指标遴选清单:整合前两部分收集到的结局指标并归类;(4)遴选结局指标: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咨询,评价结局指标的重要程度,筛选结局指标;(5)确定核心结局指标集:通过共识会议,对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中初步确定的核心结局指标集和排除的结局指标进行最后的评定。结果:(1)现有临床研究纳入719篇已发表文献和196项临床研究注册方案,共收集到结局指标277个,可归为终点指标、身体功能、身体结构、活动与参与、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实验室指标、安全性指标、卫生经济学指标、其它指标11类。在所有报告频次最多的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报告569次,百分比为62.19%),其次是临床有效率(报告493次,百分比为53.88%),报告频次为493(53.88%),其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混杂多样。(2)患者调查研究部分:通过对472位卒中患者调查后收集到9类结局指标:患者满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身体功能恢复/神经、运动、语言等,住院期间总费用,抑郁、焦虑,护理满意度,复发率,并发症,生存质量。(3)初步筛选后有66个结局指标进入第一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4)第一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共有56位专家参加,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积极系数较高,权威程度为0.804>0.7,Kendall’s W为0.5,变异系数(CV)0.28>0.25,综合专家可靠性分析发现,第一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的可信度较好。第一轮结局指标重要程度调查结束剩余24个结局指标进入第二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全因死亡率、病死率、复发率(卒中一年内)、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恶化、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肌梗死、脑出血等)、症状性颅内出血、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简明智力状态测查量表(MMSE)、梗死面积、梗死体积、脑血管再灌注分级(TIMI)、Barthel指数、低密度脂蛋白(LDL)、磁共振(MRI、MRA、DWI、PWI、f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A、CTP)、血管造影(DSA)、颈/椎动脉彩超、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非颅内出血)、血压。(5)第二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共有48位专家参加,专家积极系数为85.71%,权威程度为 0.794>0.7,Kendall’s W 为 0.672,变异系数(CV)为 0.17<0.25,综合专家可靠性分析发现,第二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的可信度较好。经第二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筛选,纳入初步核心结局指标集的24个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率、病死率、复发率(卒中一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肌梗死、脑出血等)、症状性颅内出血、Essen评分、ABCD2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简明智力状态测查量表(MMSE)、梗死体积、Albertu脑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脑血管再灌注分级(TIMI)、低密度脂蛋白(LDL)、磁共振(MRI、MRA、DWI、PWI、f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A、CTP)、血管造影(DSA)、颈/椎动脉彩超、Barthel指数、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非颅内出血)。(6)共邀请了 11位专家参加了共识会议的问卷调查,最终报告的核心结局指标集中包含了6个指标域:终点指标、身体功能受损评价、身体结构受损评价、活动与参与受限评价、安全性指标、中医证候评价(暂不推荐相应的结局指标),12个结局指标:全因死亡率、病死率、复发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残疾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脑血管病变、颈动脉和椎动脉病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不良事件。结论: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中应用的结局指标种类繁杂,在已发表文献中对终点指标的报告不足;根据核心结局指标集研制标准(COS-STAD)的建议,本研究最后评估初步建立的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符合COS-STAD的11项最低报告标准,初步判定本次核心结局指标集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纳入的文献或研究质量参差不齐,未对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影响了结局指标的来源;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和共识会议的评分标准、执行流程等细节问题影响了结局指标的筛选。建议今后相关研究在结局指标的来源和筛选上探索更加合理的方法和标准。初步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未纳入中医证候与症状相关的评价指标,可能需要将中医证候与症状相关的评价指标单独评分,建立中医证候核心结局指标集,包含在最终的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中。
其他文献
铜是一种常用的机械工程材料,但在某些使用环境中易发生腐蚀,极大影响其应用范围。因此提高铜的防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本文采用不同表面处理方法以拓展铜制零部件在腐蚀环境中的应用,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采用化学沉积法,在铜基体表面沉积纳米银,通过全氟辛酸修饰后制备出具有良好防腐性能的铜超疏水表面,超疏水表面接触角均达到160°以上,具有优良的自清洁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发现,
本论文分为三部分内容:文献综述、临床研究和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机制探究第一章文献综述研究第一部分,总结现代医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和诊疗现状;第二部分,总结传统中医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则治法;第三部分,对脂必泰胶囊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第二章脂必泰胶囊联合他汀治疗痰浊阻遏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脂必泰胶囊联合他汀治疗痰浊阻遏型颈动脉硬化患者IMT值、斑块积分、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一位对世界学前教育做出重要贡献的先驱者,她以“儿童之家”为儿童教育实践基地,探索并创立了至今仍具有独特魅力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她反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提供温馨、有序的环境着手,在教师不教的教育理念下,依靠丰富的教具让儿童在“自我工作”—自我探索中达到自我建构的发展目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已历经一个世纪之久,对我国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当代中国城
钢轨是铁路中重要的组成部件,随着铁路逐步向重载、高速的方向发展,由冲击、接触疲劳所致的失效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的研究对象为0.29C-1.76Si-1.84Mn-Cr-Ni-Mo
在当前新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实体经济受到冲击,传统百货行业增长乏力,商业格局已悄然发生改变,迫使传统百货业转型。但是由于企业传统商业模式的根深蒂固、风险意识不强,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风险问题。因此,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已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重点,其中财务风险管理属于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本文以湖南友谊阿波罗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友阿集团)为研究对象,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友阿集团
本文研究了两个有生物背景的数学模型和一个浅水波模型.首先研究了癌症疫苗与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模型;其次是关于内脏利什曼病中的肉芽肿模型的研究;最后研究了两个分支的Novikov方程.这些模型都是来源于生物学和物理学研究,结合数学规律总结出来的偏微分方程模型,研究这些模型有其应用价值也有其数学理论意义.本文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癌症疫苗与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模型.该模型是包含了九个相互耦合的反应扩散方程的自
目的本课题研究Gp96在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和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黑龙江实验动物中心雄性健康C57BL/6J清洁级小鼠共220只,并随机划分4组。正常对照组(n=10),生理盐水+酒精诱导肝纤维化组(n=70),尾静脉注射质粒Gp96-sg RNA3+酒精诱导肝纤维化组(n=70),尾静脉注射NF-κB抑制剂PDTC+酒精诱导肝纤维化组(n=70)。于酒精诱导第8周结束后眼球取血处死
消耗大量资源能源以获取经济效益的提升,会导致严重的能源消耗过度、环境效益下降等问题,在现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企业需转变以往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特别是能源物料消耗较高、环境破坏力较大的玻璃行业,要格外注重保证经济利益的同时确保对环境的维护,而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已无法为企业提供合适信息。基于该背景,提出了环境价值流方法,该方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量化各流
当前世界,高等教育质量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要点。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作为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发展和实现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作用,但是高校学生评教的制度性困境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有效性。为了更好的深入了解高校学生评教偏差行为与制度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基于全国6所高校361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微观数据,结合制度理论和新制
目的:全面系统地阐述“火郁发之”这一中医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发掘和总结其学术价值和临床价值。方法:概述“火郁发之”理论形成及演变过程。运用概念思维法,梳理中医对于“火”、“郁”、“发”内涵的认识,分析“火郁”产生的原因、机理、临床特点及具体治法。基于文献,阐述“火郁发之”在温病卫气营血证治和温疫学派中的具体应用。搜集整理现代文献,发掘“火郁发之”在现代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其临床应用心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