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美学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以作者为中心的观点,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即以读者为中心。该理论中“期待视野”以及“视野融合”概念的提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通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本文从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视域融合两方面出发,对奥斯卡·王尔德的De Profundis的两中译本的措词、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段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经对比研究发现,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读者带着自己的“期待视野”与译文交流,对其进行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视野融合”,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不断更新自己既定的期待视野,从而获得文学欣赏的美感。对于De Profundis的两中译本而言,朱纯深教授的译本要明显优于孙宜学教授的译本。在措词方面,朱教授更注重从读者角度出发精确地传达原文的精神,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用精练的语言再现原文的实质和美感,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他的用词更为细腻,精准,带给中国读者一种新鲜的审美体验。在遣词造句方面,朱教授的四字格的运用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经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等角度去比较分析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可以将一部作品所蕴含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多层次展现给读者,同时也可以为文学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技巧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撑。此外,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从不同角度充分考虑不同读者的需求。译者要依据文本的特点,从读者的期待视野出发,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不断使译本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达到视野融合,使得译本能够为读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