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不同品系切花百合体细胞胚发生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jianjie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细胞胚发生对于百合种球繁育、种质保存、遗传性状改良等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种类百合体细胞胚诱导的难易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以五种不同品系的切花百合无菌苗为试材,进行体细胞胚发生发育的组织形态学观察,旨在明确不同种类百合体细胞胚发生发育的差异,为建立不同品系切花百合的体细胞胚调控技术体系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五种切花百合体细胞胚都经历了内起源和外起源两种方式,但出现内起源和外起源的时间不同。’White heaven’的鳞片在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第7 d出现内起源,在第14 d出现外起源;’Eyeliner’在第6 d出现内起源,在10 d出现外起源;’Triumphator’在第7 d出现内起源,在第10 d出现外起源。以上三种切花百合中均为先出现内起源后出现外起源。’Strawberry and cream’在第7 d出现外起源,第15 d出现内起源;’Double surprise’在第8 d出现外起源,第10 d出现内起源,这两种百合体胚发生则是先出现外起源,再出现内起源。2五种切花百合的胚性细胞开始分化时,在显微镜下均观察到内起源的胚性细胞中有导管组织存在,导管始终伴随胚性细胞,直到体细胞胚与母体细胞产生生理隔离。3五种切花百合体细胞胚的发生有间接途径和直接途径两种方式。其中’Strawberry and cream,、’White heaven’、’Double surprise’以间接途径发生,先形成由细胞核大、质浓、细胞结构紧密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而由愈伤组织脱分化形成体细胞胚。’Eyeliner’和’Triumphator’则以直接途径发生,不经愈伤组织阶段,由胚性细胞直接分化形成体胚。4五种切花百合体细胞胚的发育过程都经历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阶段。5在五种百合的体细胞胚内均观察到有维管束的存在,但其维管组织出现的时间不同。’Strawberry and cream’和’Triumphator’中维管组织出现较早,在球形胚阶段已开始形成,而’White heaven’、’Eyeliner’和’Double surprise’三种百合中维管组织出现较晚,在鱼雷形胚阶段形成。6在五种切花百合的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在体细胞胚中均形成独立的维管束,不与母体相连,即在形成球形胚时就与母体产生生理隔离。’White heaven’、’Eyeliner’、’Double surprise’和’Strawberry and cream’在鱼雷形胚阶段体胚细胞与母体细胞产生明显界限,造成细胞间隔离;’Triumphator’的体细胞胚在子叶形胚阶段出现细胞间隔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新疆军区总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92例乳腺癌患者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多发性常见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尤其是老年患者,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
PDCA循环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阶段,是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护理效率。本文综述了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管理多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及PDCA
<正>蒋介石和李宗仁,曾几何时,信誓旦旦,义结兄弟,可是,好景不长,便反目成仇,结生死冤家。蒋介石经历了众多的派系纷争,而李宗仁所领导的桂系,则是与之角逐时间最长、打击最
随着微电子产业和纳米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测量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精密平台选用了精度高的光栅作为位移测量系统。由于光栅属增量式测量,自身没有零位,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必须
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质量需要不断探索。文章以健康医疗云建设为研究背景,以厦门市健康医疗云为例,阐述了健康医疗云的建设目标以及在实践过程中遇见的
乡镇农村建档忧喜录──座谈记录稿时间:1994年4月17日主持人赵跃飞主持人:我以们《山西档案》编辑部的名义,把诸位召集来,想让大家聊一聊各地乡镇农村建档情况。去年4月26日至28日,省档案局在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中,尿微量清蛋白,CYCL(胱抑素c)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该次32例研究组患者特从2016年8月—2018年1月该院诊断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选取,
肺癌是全球和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病65.3万例,死亡率高达45.57/100,000。目前针对肺癌主要治疗方案是以手术、放疗、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