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产业,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其他产业部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它具有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特性,决定了农业的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资本投入回报率较低,产品需求弹性相对较小的特点,同时受到自然环境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制约,因而要承担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这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同时,农业是公认的具有社会和经济双外部效应的产业,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支撑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
本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背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界定农业保护政策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演变过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WTO《农业协议》规则和我国国情的要求,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建议。本文主要分五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说明选题原因、意义和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的综述和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界定农业保护政策概念及分类、探讨农业保护政策的成因。
第三部分,介绍欧盟、美国和日本农业保护政策发展过程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部分,阐述我国建国以来,农业保护政策的演变过程。
第五部分,在分析我国现行农业保护政策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对策建议。
根据各章节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的方法、中外对比的分析方法、规范分析的方法。
主要创新点有:(1)对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进行了重新界定,即从农业产量和价格两个方面界定农业保护政策,并运用图形表述了农业保护政策与农业产量、价格的关系。
(2)在分析我国农业保护政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农业保护政策的目标、制度建设、具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