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两个新兴经济体:中国与印度。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以及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中印现如今在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上已经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一体化逐渐加强的今日,在历史上有过摩擦的中印两国在经济上究竟如何进行相互认知,对两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繁荣与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今印度最大的门户类网站《印度时报》网作为研究对象,抽取了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至今,即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与中国经济相关的全部190篇报道。由于印度历史上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期是英国的殖民地,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印度深深的烙上了西方的印记。印度的中上层人士:包括官员、文化人士、经济精英均将英文作为自己第一语言。印度的英文媒体对整个印度的舆论以及对印度政府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而《印度时报》网作为印度最大的门户网站,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印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同时据国内外学者研究,普遍认为《印度时报》网的母公司—《印度时报》集团是印度右翼势力的代言人。其言论常常充斥着反华情绪。并且鉴于《印度时报》网在印度民众中的巨大影响力。因此,研究《印度时报》网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以及构建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站在中国国家利益立场角度,采用了内容分析法以及话语分析法,以时间线作为维度,将议题作为经度,分析了《印度时报》网在中国经济、中印贸易合作、中印贸易问题、中印经济对比这四大议题中由《印度时报》网所呈现出来的中国形象。《印度时报》网在涉华经济类报道当中,采用了一种对立统一,对立为主的报道框架,《印度时报》网大多时候把中国当成是其潜在或明处的竞争者以及敌对者,处处提防中国,反应出了《印度时报》网的一种自卑心态,但出于国家利益,在部分报道中又将中国报道成学习、合作的对象。并且关于中国国家经济形象的报道还受到《印度时报》网报道框架的制约,《印度时报》网通过议程设置、议题数量、报道角度、报道手法等多种手法,将中国的国家经济形象“有计划”的体现了出来。同时,《印度时报》网在议程设置上是“封闭式”的,这样可以突出所报道的焦点,同时在报道过程中使用故事化的手法,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但同时也容易以偏概全,误导读者。本文在最后从新闻生产角度对影响报道框架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具体说来包含了国家利益、市场压力、政党政治、意识形态、职业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国际传播当中,由媒体所呈现的国家经济形象受国家利益以及意识形态的影响最大,其次,市场与政党政治也能给国家形象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但《印度时报》网所反映的中国国家经济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中国国家经济形象要想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上已然取决于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