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是指高校学生运用寻常应对方式不能处理,由于无法克服心理冲突或外部刺激而对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事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近年来,随着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如何有效的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成了研究的热点,真正的找到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切入点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本研究以呼和浩特市高职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支持量表、挫折应对方式测试、大学生心理危机调查问卷对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以及这两者与心理危机的相关研究,总结高职院校学生在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三个层次上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差异,以便发现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不同性别学生的社会支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大学生虽然获得的社会支持各纬度的得分均有所不同,但这些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性别大学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者,其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往往会产生较多的心理危机状况。他们更在乎主观支持的感觉,而不是客观支持的程度,它会作为实际(中介)的变量影响人的心理危机的转变。(2)在应对方式上大学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本研究中,女生自责、退避分数显著高于男生,男生成熟应对方式的总分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更多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而女生较多使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这一结果和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二致。(3)社会支持对挫折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影响。社会支持总体感受水平与积极应对策略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4)挫折应对方式与心理危机的关系为: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变心理危机状态,降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帮助个体应对应激事件,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会造成心理危机状态的加剧,这与张香云等研究的结果一致。(5)主观支持与心理危机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即主观支持水平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的发生率也较低,而在其他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主观的社会支持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危机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而且,应对方式与个体心理危机状况之间的作用不是单向的,个体良好的适应状况可能本身就能为其选择有效的应对方式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