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如来藏思想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zf2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楞严经》是一部对中国佛教的理论与实践有着深远影响的经典。不过本经自传译以来,一直存有源出真实性的疑问;而且本经的核心——如来藏思想在近世也被部分学者指摘为近似梵我之论,至多为不了义的方便说。在本文看来,此类观点是对如来藏的误读,其客观原因在于佛教具有针对不同修行类型、修行阶段的不同教法,这些教法均是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假如以此一系统的原则去衡定彼一系统的内容,就难免造成争论。根据印、汉、藏佛教的一批经论所讲,如来藏实为从果地立场施设的了义教法,是修持圆顿之道的指导思想和证悟目标。这在《楞严经》中,具体体现为以“本觉”、“显现”和“不二”三个递进的部分来阐释契入如来藏的过程。首先,本经论述了从心识到本觉——“真心”如来藏的求证路径,以及真心如来藏的显现功用之于现象缘起的基础性作用,这两部分分别从由相入性和以性摄相两个角度说明了如来藏与心物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本经要求消解掉对真心的执着,认为唯有以妄真不二的方式证入不可思议的“法界”如来藏——在本文看来是性相融通、法界实相的存在本然,才是究竟的如来境界,亦即佛教所追求的终极觉悟。这两种如来藏一是从万法本性而说的基础义,一是从万法本身而说的完整义。从真心出发建立义理,可以讨论如来藏与瑜伽行思想的关系,比如如来藏作为统摄诸法的枢要具有能动性,这与瑜伽行派对其的使用有别;对于现象的理解也得以深入,本经中万法本“明”的观点与藏传佛教的“心物一元论”有所契合。从法界来理解如来藏,则由一切对立相皆在双运中相融,使得一切平等、万法如如的实相自然呈现,从而超越了义理建构的言说相,消弭了形上学,相当于在实证中践行了中观的理念。由此亦可见,所谓的显教、因地教法,是随顺边执凡夫的方便引导,而密教、果地教法则是不落二边的实相直陈,本经言赅顿渐、摄果含因,故具有沟通显密之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