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城镇化下古建筑周边环境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研究》(15BG097)的课题下研究完成。以山西省境内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已经成为旅游景区的文物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文物建筑周边环境景观风貌,分析并总结得出文物建筑周边环境的景观模式。采用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调查问题、发现问题、解析问题的研究思路,以文物建筑的保护为研究宗旨,参考景观学和旅游管理学的部分理论知识对山西境内的若干处文物建筑旅游景点周边景观模式进行剖析。将周边环境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和现代景观三种类型,并展开分析它们所包含的各种要素,采用具体案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针对文物建筑的周边环境景观营造方法提出有效且合理的见解,同时为营造一个优质的文物建筑周边环境景观提出参考性建议,处理好文物建筑与其周边环境景观的协调性问题。在商业化、城镇化、旅游业的不断侵蚀下,文物建筑周边环境问题重重,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景观形成强烈的反差,影响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本文的构思过程中梳理国内外相关领域中对古建筑周边环境景观环境的保护举措和研究成果,结合身边的实际案例,将研究重心放在以文物建筑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周边环境,这一问题集中、矛盾激烈的领域内,总结不同类型的以文物建筑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周边环境存在的情况,归纳存在的问题,依此来分析其协调性。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指出研究对象为以文物建筑为核心的旅游景区的周边环境,并界定和区分了相关的概念,便于人们清楚的了解文章内容。其次,说明了为什么将以文物建筑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周边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所在和其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意义。另外,还对国内外颁布出台的相关法律条款做了一个简要的梳理,为后文中的案例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再次,通过归纳总结将选取的案例分为三种类型进行分析,即以太原晋祠和晋城青莲寺为例说明周边环境为自然景观的景区模式,以祁县乔家大院和大阳古镇汤帝庙为例分析周边环境为历史景观的景区模式,以芮城广仁王庙和应县木塔为例说明周边环境为现代景观的景区模式,客观总结案例的周边景观营造协调性情况;最后提出以文物建筑为核心的旅游景区的周边环境营造应更加注重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同时防止多度的利用开发和商业化,反思以文物建筑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建设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文物建筑周边环境营造的方法和原则为其他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