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音韵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shel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研究了敦煌变文用韵与异文通假的音韵状况。本文归纳出敦煌变文22韵部:阴声韵7部、阳声韵8部、入声韵7部。阴声韵部包括:歌戈部、家麻部、鱼模部、皆哈部、支微部、萧豪部、尤侯部;阳声韵部包括:覃盐部、侵寻部、寒先部、真文部、江阳部、庚青部、蒸登部、东钟部;入声韵部包括:叶业部、缉拾部、月薛部、质物部、觉铎部、陌职部、屋烛部。   敦煌变文声母的主要特征有:全浊声母清化,不遵循“平送,仄不送”;全清与次清相混;轻唇音分化出来,非敷奉相混;知章、知庄、章庄三组相混;精组与章庄组、精组与见组相混;船禅相混;云以相混、影以相混、云疑相混;晓心相混、匣心相混、匣晓相混。   敦煌变文韵母的主要特征有:佳韵牙音与麻韵相混(赅去),霁至相混,支脂之微与鱼虞相混(赅上去),虞有相混(赅去);阳声韵尾[-n][-m]、[-n]-[-η]、[-m]-[-η]相混,登江、登庚、登东(赅上)相混;入声韵尾[p]-[t]、[p]-[k]、[t]-[k],职铎、职昔、职麦相混。齐殷、荠迥(赅去)相混([-I]-[n]/[-η]);深臻梗摄入卢与止摄相混,宕梗通摄入声与遇摄相混,咸摄入声与假摄相混,宕通摄入声与流摄相混。   敦煌变文卢调的主要特征有:敦煌变文有三个调类:平声、去声、入声。上声与去声合流。变文中平上相混反映了唐五代两北方音的音韵现象;上去相混反映唐五代中原地区方音的音韵现象;平去相混是唐五代中原和西北地区普遍存在的音韵现象。   敦煌变文音韵主体是中原语音系统,同时还有西北方音的成分。
其他文献
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永恒母题,也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涉及最多、挖掘最深刻的主题。本论文以莫言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五四时期、十七年时期的小说为
本文重点探讨了媒介排斥的现象和过程、媒介排斥的原因、媒介排斥的评估和治理三个方面的问题。 绪论对国内外媒介排斥议题相关研究做出综述,该部分认为:媒介排斥是社会排斥
特邀专家 邢敬杰  国家公共营养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北京营养师俱乐部)会员。  五大功效荣获最佳蔬菜之冠  在各类蔬菜中,红薯真是一个实力均衡型的选手,虽说它并没有特别拔尖的营养元素,但该有的营养元素它都有:鲜薯含水分60%~90%,其余主要是碳水化合物,高达25%;氨基酸的组成与大米相似,可与粮谷类互补;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钙、钾、铁等微量元素,其中维生素B1是大米的2-3倍;
介绍了大电流MAG焊旋转射流过渡液流束的稳定性,指出液流束自身所具有的压缩不稳定性和螺旋不稳定性,是引起旋转射流过渡的内在因素。分析了焊丝直径对液流束稳定性的影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