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区传统聚落作为历时发展而来的人类居住景观形态,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夏河作为安多藏区重要的民族聚居地,村庄聚落的空间生长与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阶层变化息息相关。对于生长因子导向不同的聚落,空间的结构、层次、形态构成既有以山——村、人——居、散——聚等组成的显性外部表达,也有以历史脉络、宗教观念、地域文化烙刻的隐性因子。传统聚落的地域性特征在民族地区的发展无法与环境影响剥离,本文使用景观空间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结合的办法,通过文献梳理、田野调查对夏河地区聚落的时空演变过程、形态特征与生产居住适宜性、空间肌理等不同方面进行探讨,通过藏族传统村落形态要素组成和类型定义比较,映射宗教文化行为与藏族部落社群、自然生态观念和生产居住模式等对空间形态自组织的作用机制和空间响应方式。从聚落体系、组团结构、院落三个层级中的不同影响机制展开研究,将聚落以自然村为单位通过自然环境、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空间形态等不同依据进行划分,通过对交叉要素进行分析,借鉴生物研究理念,梳理出夏河传统聚落的基因图谱,并总结夏河地区聚落形态背后宗教特征、文化原型、架构特征,试图挖掘当地传统聚落的营建思想。通过单独比对汉藏文化交融下的夏河地区两大主导聚落原型——宗教关联聚落与生产关联聚落,将在民族与地域文化表达下的夏河聚落在产居模式和空间组织、建筑组织和行为路径、居住适宜与空间分异的共性与差异总结,从而为其他聚落类型划分提供依据。通过数据梳理,在空间生长方面,从村庄自身看,各类基本要素之间空间自相关性很强,各要素斑块数目增长快速,基础斑块面积逐渐减小;村庄生长受交通、地形和水系等因子影响明显;村庄形态由带状、矩形等形态向不规则形态渐进演变明显。从村庄外围村域层面看,村庄在空间分布格局方面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空间分异格局随机性低,村庄聚集分布特征渐进式演变方式不同。在衍进发展模式上,主要可以概括为宗教依附模式、生产定居模式、集镇迁徙模式、民族融合衍化模式、交通聚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