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相对敬语法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以中国出版的韩国语教材为对象-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ling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韩国语教育中的相对敬语法教育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教材中所呈现的相对敬语法结构不均衡,顺序不合理,称呼语与相对敬语法共起关系不够明确等。这是造成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敬语法使用障碍的最直接因素。本文以国内出版的韩国语教材为分析对象,在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提出教材在相对敬语法教育方面的改善方案,即教材的对话文要反映多样的社会关系,并提供对话参与者的年龄,亲疏程度等相关因素;教材中相对敬语法的出现顺序应以实际使用频率为基础,以()()的顺序呈现;称呼语教育一定要结合其与相对敬语法的共起关系,并与汉语称呼语进行对比教学。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中后期,翻译批评研究范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翻译研究者不再局限于把翻译看成文字的对比和语言层面的转换,也不再局限于原文和译文这两个封闭的系统,而是将视野扩展到更
随着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我们的城市和旅游景点需要更多简洁、达意、贴切的中英文公示语。公示语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它的应用范围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进入并参与我国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阶段听说课程的教学。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对英语教学中的本族语教师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对其教学优势给予肯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言逻辑和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率先提出,旨在分析说话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义或真正意图。该理论己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题材的研究中。
关于人性的善恶,中国的儒家学派和西方的基督教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这些思想对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人们对于善恶的不同认识影响着人们之间的文化交往。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自白派诗人。她的作品大多源于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文中常常充斥着孤独、压抑和恐惧,表达了作者内心极大的痛苦和绝望。《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