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高校置身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行政权力问题目益突出。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校要去行政化,应现实需要本文对高校行政权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英国托尼·布什(Tony bush)和美国的威廉·伯格奎斯特(Willian Bergquist)等人对高校行政权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我国自上世纪末以来对高校行政权力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是对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探究。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基于权力理论,从政治学、管理学等多种视角出发,采用文献法、综合比较法、历史研究法等,系统探究了目前我国高校行政权力泛化的现状、原因,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高校去行政化的策略。权力即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主体为达成一定的目的,依靠一定的资源或强制力,通过影响、支配、强制等手段对权力客体施加的力量。高校行政权力是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及其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社会要求等,通过指示、指令、决议等方式,为了实现高校的发展而管理高校行政事务的一种权力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整体性、模糊性、公益性、层级性等特点。目前我国高校行政权力泛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像等级森严的衙门。具体表现为:学校领导干部上级任命,集权色彩浓厚;内部组织采用科层制模式,等级分明,机构膨胀,人员冗余;学校以行政管理为重心,忽视了教科研的自主发展;在具体管理上采用行政手段,忽视了民主管理;官本位思想泛滥,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学术权力的主体性地位缺失。行政权力泛化将直接导致学校管理效率低下,教育资源浪费,加大了办学成本;激化学校内部矛盾,抑制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扼制学术创新,致使学术精神沦丧,高校缺乏活力,偏离办学目标;官本位思想泛滥,人人追逐权名利,不仅易导致权力自我膨胀、异化,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还会造成高等教育功利化,社会功能缺失。高校行政权力泛化,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外部复杂环境的影响也有高校自身的问题,有体制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去行政化。高校去行政化本质在于改变当前高校行政权力泛化的现象,还学术权力的主体地位,还原学术追求自由、崇尚真理、坚持创新的精神和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去行政化的措施主要包括:建立专家主导的决策机制,倡导学术自由,实现教授治校;改革现有的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精简行政机构,优化高校行政管理队伍,转变行政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改变校长上级任命的方式,实行公开选拔和聘任制,实现校长角色由职务化向职业化转变;加强对高校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坚持校务公开、依法治校,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