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是在高校博士后流动站基础上,为了使我国的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使科技和经济相互促进而出现的一种把人才培养阵地转移到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但是,随着高校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博士后制度在人才培养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必须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按照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博士后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从分析高等教育制度与博士后教育系统的关系入手,首先描述了作为校企合作创新形式的企业博士后制度的发展概况,以及企业博士后工作对高校、企业、博士后三个合作主体各自的意义。进而从企业博士后培养的不同阶段来分析企业博士后培养过程存在的不同问题。招收阶段存在:科研立项中的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科研阶段存在学校与企业培养中形式上联合的问题,成果评价阶段存在评价标准问题。经分析反思得出:在企业博士后的使用和培养中,企业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效益,高校关注的是学科理论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博士后个人关注的是个人能力锻炼以及自身利益。当三者利益出现矛盾时便会产生问题。企业博士后并非只是学校的科研人员,也并非单纯是企业的技术人员,他处于由企业和学校共同产生作用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它不但要承担在学校时应进行的科学研究,而且还应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只有在以企业为主的基础上兼顾各方利益,才能发挥校企联合培养的优势,使企业博士后工作健康的发展。根据以上分析对应不同的阶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招收阶段提出:合作选题、精选进站人员、架“桥”铺“路”,建立对接平台;培养阶段提出:完善合作机制,促进优势互补、实现使用和培养相结合,导师各司其职,营造宽松科研氛围;评价阶段提出:根据企业博士后特点正确对待出站成果,调整评价标准,明晰成果的产权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