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饭千金”之古训;今有“黄舸之旅”再次感动世人。人与人之间缺乏爱心、善心、感恩之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敌,在今天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的中国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日趋退化,甚至完全丧失。做为历史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寓知恩,感恩,报恩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本文在写作上,前言部分主要对选该课题的缘由、现状和趋势做了分析,创新之处是提出了对于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利用历史资源进行感恩教育。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通过对古今中外感恩概念的叙述进一步将感恩概念加以界定。第二部分,论述了当今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和缘由。在感恩教育缺失的表现中主要论述了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对社会责任的缺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造成当代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例如: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家庭在其中起着主要责任,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并进一步提出解决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将三者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第三部分提出面对新的形势,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由理论到实践上论述了中学生在青春期特殊的年龄阶段、心理阶段、生理发展方面进行感恩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了如何利用丰富的历史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重点论述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教育学生如何回报养育、教诲、知遇、造物、祖国之恩,寓知恩、感恩、报恩、施恩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教会学生从爱父母起,树立爱人民,爱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建立和谐社会,从而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第五部分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感恩教育时,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该批判地加以继承。感恩教育在实施中要充分地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将校园文化、校本课程、实践锻炼恰到好处的融入课堂的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例如环境的熏陶,家长的配合,老师的引导。文章在结语的部分对感恩教育的意义、前景进行了再次的概括,同时对于一名普通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建议,再次重申了历史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历史教学资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