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逐步加深,农民工进城务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离开家乡,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子女不能随同进城而只能被留在家中,由他们的亲戚或父母照顾。在农村,这个群体数目巨大,这个特殊群体被形象地称为“留守儿童”。年幼的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生活上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感,而他们的父母却不得不长期在外。家庭环境的剧变导致父母与子女情感维系上的断裂,而亲子教育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更加渴求父母的抚慰和关爱。这种缺失给留守儿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也导致儿童显露出种种有问题的人格特质,或是烦恼抑郁、萎靡不振,或是过于顺从、缺乏主见,或是狂放不羁、调皮捣蛋等,进而引发其问题行为。本文借鉴了音乐教育学理论和情感教学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对河南省兰考县3所中学七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从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角度出发,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谈和观察以及实验干预法等研究方法,对留守儿童进行为期半年的音乐教育干预,探索音乐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并试图将音乐教育作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育中自觉地体现“教书育人”的思想,充分运用音乐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引导,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