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松辽盆地北部构造、沉积、热力、地应力和水动力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对扶、杨油层油气源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圈闭条件和运聚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分析,深入研究了扶、杨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指出源岩、盖层、断裂和水动力是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具有被下油气倒灌运移于断层—岩性或断块圈闭成藏和下生上储天然气沿断裂运移断层—岩性或断块圈闭成藏二种模式。根据扶、杨油层流体势场分隔槽,将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划分出八个含油气系统,即即大庆—肇源含油气系统、龙虎泡—太康含油气系统、英台—大安含油气系统、朝阳沟—肇东含油气系统、齐齐哈尔—依安含油气系统、肇东—明水含油气系统、哈尔滨—双城含油气系统、海伦含油气系统。根据油气成藏条件,综合评价得到大庆—肇源含油气系统、英台—大安含油气系统、龙虎泡—太康含油气系统和朝阳沟—肇东含油气系统是最好的含油气系统。肇东—明水含油气系统是较好的含油气系统。哈尔滨—双城含油气系统、海伦含油气系统和齐齐哈尔—依安含油气系统为中等含油气系统。因此,在此评价的基础上可得到齐家古龙凹陷、大庆长垣和三肇凹陷和朝长地区是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寻找青山口组油气藏的有利地区;三肇凹陷、古龙凹陷、齐家凹陷和黑鱼泡凹陷是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寻找深层天然气的有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