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探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的疗效,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新鲜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2009年至2011年,通过X线透视进行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8例,共47个椎体。手术前患者均有胸腰背明显疼痛,无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等神经症状。手术前X光片显示椎体楔形压缩性改变,均有骨质疏松性改变。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完整和MRI是新鲜椎体骨折(T1加权图像显示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术前病人取俯卧过伸位在C型臂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手术,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按手术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分组。单侧椎弓根入路组21例(26椎),男8例,女13例年龄60-86岁,平均72.5岁。病程1-15天,均为新鲜骨折。伤椎为T9-L3,其中胸椎12个,腰椎14个。单椎体骨折17例,双椎体骨折3例,三椎体骨折1例。平均椎体高度丢失52%。双侧椎弓根入路组17例(21椎),男9例,女8例,年龄67-81岁,平均74岁。病程1-8天,均为新鲜骨折。伤椎为T7-L3,其中胸椎8个,腰椎13个。单椎体骨折14例,双椎体骨折2例,三椎体骨折1例。平均椎体高度丢失54%。其中32例获得了超过1年的随访,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Cobb’s角测量,记录操作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38例患者47个椎体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45-65min,平均55min;双侧入路组80-I10min,平均95min。透视次数:单入路组18-29次,平均23.5次;双人路组35-48次,平均41.5次.两组术后24小时内腰背痛均明显缓解,单侧人路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7.8士1.7)分降至术后的(2.1士1.6)分,术后为(2.7士1.3)分,双侧入路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7.9士1.6)分降至术后的(2.2士1.3)分,术后为(2.6士1.4)分。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单侧人路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8.1±5.0°)、矫正至术后的(15.6±3.8°),术后随访为(16.7±4.2°)。双侧入路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9.2±5.0°)矫正至术后的(14.7±4.0°),术后随访为(15.8±3.8°).活动能力评分单侧由术前的2.87±0.75改善到1.30±0.34,末次随访时1.43±0.52,双侧由术前的2.75±0.83改善到1.26±0.41,至末次随访为1.39±0.47,各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患者47个椎体手术均取得成功。未出现神经损害、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单侧入路组发生椎体侧方渗漏1例,无临床症状,疼痛完全缓解。出院后随访约6~24个月,平均16个月。病椎疼痛明显缓解,未出现症状加重,未出现继发性神经压迫症状,复查X光片手术椎体未出现高度降低。结论:1、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无明显并发症及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2.椎体后凸成形术明显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3.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效果之间无必然联系,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获得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一样疗效,安全可靠,可以节省费用,可以广泛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