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化是人由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断地掌握生活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会扮演和创造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并且承担起传递社会文化的责任。社会化的过程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而语言的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前提。当前,我国整个社会的语言环境为汉语普通话环境,学校的教学也是普通话教学。少数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中学也不例外,其原因是对于少数民族来说,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作为本文的个案研究对象侗族北部方言区的高中生来说,实现汉语言的社会化是其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前提条件。但是,由于侗语和汉语普通话之间存在固有的差异,使得侗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普通话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在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试访谈的基础上,对侗族北部方言区的高中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普通话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总结,并对汉语和侗语之间的语音差异、词汇差异及语法差异进行比较,综合考虑了侗族北部方言区的高中生对学习汉语普通话的自我认知现状、心理差异和各种语言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侗族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建议,并根据“语言协同发展”的观点主张利用双语教育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来实现少数民族汉语言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