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有效专利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有效专利的相关指标正在成为描述城市专利质量的一项新的指标。在本文的分析中,针对目前我国区域专利失效情况的测度以及指标体系探索问题,建立了一套评价方法,更为全面地对有效专利存量状况问题加以分析,同时对丰富专利质量指标体系有着积极的支撑作用。本文在综述前有学者研究理论之上,利用我国副省级城市1994-2014年20余年的专利数据,采用负指数函数模型及专利存量比率和失效系数两个测度指标,通过各种统计数据和图表,对各个城市专利失效过程和消亡速度进行了直观地展示和动态的测度,并用Stata14.0软件对面板数据做回归分析,举例说明失效系数在测度授权专利与国家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方面的应用。研究发现,将各个副省级城市按专利流入量与流出速度情况划分为四种模式,深圳市是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专利整体质量最好的,而东北地区则整体表现较差,已经逐渐要被西南地区赶超。这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密不可分,当然也与区域的专利政策、市场化条件等因素有关。可以看出区域有效专利的状况与经济走向有着较好的一致性,本来处于副省级城市前列的青岛、大连等城市正在不断退步,而西安、成都等中部城市已经体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这种趋势蕴含在该城市的有效专利相关信息中。通过定性与定量两个层面对副省级城市有效专利失效速度测度,有助于更准确地总结我国区域专利事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只有在专利的创造和转化两端同时发力,辅之以严格的保护和科学的管理,才能最终实现“质”、“量”齐升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