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工作母机,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长期以来职教师资培养领域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我国高素质职教人才的培养,不利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2016年,教育部对部分更名后的普通师范大学提出培养职教师资的新要求。为进一步实现普通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职能,大力提高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本研究首先试图寻找解决普通师范大学培养职教师资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探寻普通师范大学培养职教师资的动力源泉;其次,分析普通师范大学培养职教师资的现实条件;再次,总结当前我国普通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培养的现状;最后,针对普通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培养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行动方案,从而最终释放普通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培养的功能。本研究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以及相关概念等。第二章探讨了普通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培养的功能期待,这种功能期待主要来自于社会、职校以及普通师范大学自身等三个方面,即社会经济发展期待优化经济结构,职业院校期待扩大师资来源,普通师范大学期待强化师范特色。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致力于寻找普通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培养的理论与现实基础,理论基础主要有教师专业化发展、终身教育思想以及资源有效配置等方面;现实基础主要包括有成熟的教育学科群、健全的专业结构以及丰富的师资培养经验等三个层面。第五章归纳了普通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培养的现状,即主要存在有职教师资培养的开放程度不够高,专业标准操作性不强,学习过程不被重视以及课程体系不科学等四个方面问题。第六章提出了普通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培养的具体行动方案,它主要包括有:第一,要科学定位培养目标。普通师范大学应主要致力于培养职教师资教育与专业理论能力以及初步的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第二,要合理调整学科专业。一方面,普通师范大学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学科群。另一方面,在调整专业结构的过程中,应与职业院校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同时优先选择一批实力较强的专业进行调整。第三,要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本文认为,在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门类结构上,应采用任务模式;在组织结构上,应采用建构模式。第四,要大力提高职教师资的培养层次。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国家对职教师资培养的要求。第五,要着重保障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应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健全职教师资职后培养体系,完善职教师资的专业标准并建立过程导向的资格认证制度。第七章总结了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研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