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发酵条件及其胞外多糖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JGTM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RCEF0986 菌株的胞外多糖液体摇瓶发酵条件和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酵条件主要内容包括:营养性因子和非营养性因子对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多糖的提取工艺主要内容有:不同 pH 下温度对胞外多糖的影响及不同浓缩倍数对胞外多糖的影响。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是以多糖的生物活性为检测指标确定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胞外多糖组分的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及理化性质分析。 对供试的三株鸡腿菇首先进行筛选,选择一株胞外多糖产量较高、活性较好的RCEF0986 作为试验菌株。 RCEF0986 进行发酵,取发酵液、浓缩,加入 95%的乙醇溶液使其浓度为 15%,4℃静置 24hr 后,5000rpm 离心 10min,分别收集上清液和沉淀,沉淀经 95%乙醇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后,低温真空干燥。上清液再加入 95%乙醇溶液至终浓度为 30%,离心、洗涤、干燥,处理方法同 15%醇沉部分。50%、70%醇沉部分的收集同上,最后获得 4 部分干燥样品。将乙醇沉淀所得的各部分多糖按 1.0%的加入量加入到饲养果蝇的培养基中,进行果蝇寿命试验。结果表明,70%的醇沉部分对果蝇的寿命延长率最大,对雄果蝇的延长率为 17.2%,对雌果蝇的延长率为 17.9%。其中,雄果蝇的平均寿命延长率和最高寿命延长率分别为 17.2%和 8.7%;雌果蝇的平均寿命延长率和最高寿命延长率分别为 17.9%和 13.0%。由此可见,鸡腿菇多糖对果蝇的寿命有一定的延长作用,对雌果蝇的作用比雄果蝇的作用还稍微明显一些。 在营养性因子的试验中,不同碳源试验显示:在供试的 6 种碳源中,玉米粉和葡萄糖最有利于胞外多糖的形成。因此,选用玉米粉和葡萄糖组成的复合碳源为最佳碳源。其中葡萄糖的浓度一般选用 2.0%,在玉米粉浓度试验中设置了 4 个浓度(1.0%、2.0%、3.0%、4.0%)。试验结果表明,浓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胞外多糖的积累。通过不同氮源试验,在供试的 5 种氮源中酵母粉是最适宜的氮源,并设置了 3 个浓度梯度。结果表明浓度为 1.0%时胞外多糖的含量和产量都最高。进一步又设计了正交试验确定 KH2PO4 、MgSO4·7H2O、VB1 的最佳浓度配比。最后得出,RCEF0986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玉米粉 3.0%、酵母粉 1.0%、葡萄糖 2.0%、KH2PO4 0.20%、 MgSO4·7H2O 0.15%、VB1 15mg/l。 非营养性因子中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接种量、温度、种龄和装液量 4 个因子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接种量为 10%、温度 22℃、种龄 6天、装液量 100ml/250ml。 提取工艺中研究了不同pH下温度对胞外多糖的影响及不同浓缩倍数对胞外多糖的影响。试验显示,在 pH7.0 条件下,胞外多糖的得率和糖含量基本趋于一致;发酵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