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情绪障碍类疾病,目前临床抗抑郁药治疗仍是主导,但其存在起效慢、药物副作用大,而国内心理治疗则还尚未成熟,国人对该疗法接收度不高,且心理疗法价格昂贵,需要较长疗程的治疗,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治疗率低。近年来,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无论是单纯手针还是电针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有关两种疗法在治疗抑郁症上是否存在疗效差异的相关研究较少,而针刺治疗首发抑郁症更未见文献报道。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采用电针对比手针治疗首发抑郁症,一方面通过观察针刺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为将来针刺治疗首发抑郁症提供一定思路,另一方面观察两种疗法是否存在疗效差异性,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目的]研究针刺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和评估电针和手针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差异,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受试对象全部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共纳入22例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10例,手针组12例(脱落2例)。两组均取穴百会、四神聪、太阳、印堂、合谷。电针组于百会、印堂、双太阳4个穴位的针柄上接电针仪(SDZ-V型),波形选连续波,脉冲频率为1HZ,电流幅度以患者感觉有针尖跳动感且可忍受为主。每周针刺治疗3次(隔日次),每次30分钟,持续6周共18次。在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的第2周末、第4周末及第6周末对HAMD量表、HAMA量表、SDS量表和SAS量表各评定1次,共4次。治疗6周后,通过HAMD量表减分率得出两种疗法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有效率。治疗前后对各量表的评分及相应的因子评分进行记录,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HAMD、HAMA、SDS和SAS量表评分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AMD、SDS和SAS量表评分的组间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A量表评分的组间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间HAMD量表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和睡眠障碍因子经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AMA量表的躯体性焦虑因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神性焦虑因子经对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4.电针组第2周末的HAMD量表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针组与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50%,总体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和手针疗法对首发抑郁症及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可能均有改善作用。2.对于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和精神性焦虑相关症状明显的患者,电针可能较手针疗法更有优势,尤其是对首发抑郁症伴发的焦虑症状患者。3.电针疗法抗抑郁作用可能于治疗开始的2周内即起效,手针起效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