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教育不仅要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寻求和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拥有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创新性和社会责任感等积极品质。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题以积极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展开了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积极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本文以探究“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积极品质的生长点与平衡点”以及建构“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积极品质培养模型与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在桂林市第四中学高一(1)班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訪谈研研究和教学实验研究法,以习得性无助和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在分析国际、国内积极品质维度、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学学习积极品质的维度、特征和功能,并设计了“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积极品质现状调查表”,以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高一学生的智力与心理特点、高一化学学科特征建构了“高学生化学学习积极品质培养的模型与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通过具体的研究数据,初步得到有关“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积极品质培养”的初步结论。1.通过教学实验说明本文提出的“促成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积极品质培养的模型与策略”是有效的、切实可行的。(1)坚持以培养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为化学学习积极品质的最佳生长点;以培养“深层性反思力”为化学学习积极品质的最佳平衡点。(2)坚持让学生写学习反思,平均每个星期12次,持续2个月,可发现:反思内容从表层感悟逐步趋向深层认识;从情感行为反思转向学术学习探讨;从被动变为主动。这策略对培养化学积极品质的贡献力是相当大的。(3)坚持以教师示范、提示或提供先行组织者,为学生提供学法指导。例如,知识结构化方法(如概念图、思维导图、流程图浓缩记忆法),概念工具化方法(如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离子反应原理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等等,大约经过一个学期(4-5个月),发现多数学生已经学会了类似的方法。(4)坚持以实验为主导的探究性课堂,坚持为学生提供每月一次的高校实验探究,大约经过4-5个月,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识得到较大提升。(5)坚持通过强化积极行为来促进学生能力品质的提升,大约经过一个学年(10-11个月),学生的提问能力、质疑能力、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有所改善。(6)坚持以文化育人为培养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积极品质的最高策略。例如,组织学生与大学生、研究生、大学教授、学科专家进行学术交流;鼓励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学习讨论。2.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积极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内在动机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认知能力。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水平相当,一学期之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中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但是P值变小,差异趋势越来越明显(前测:P=0.232,中测:P=0.087);一学年之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9<0.05)。3.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积极品质”有利于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观幸福感。后测问卷中全班有过半学生认为学习化学是件有趣的事情,并且最终在文理分科时,全班39人,只有2人选择文科,间接说明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观幸福感提升。4.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积极品质”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例如,教师坚持“播撒爱与感恩的种子”,赋予学生正能量,建立与学生之间美好、温暖的师生关系。由于研究者的水平与时间有限,本研究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