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抗TIF1-γ抗体阳性炎症性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更好的认识疾病的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264例炎症性肌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肌炎特异性抗体,以抗MDA5抗体、抗Jo-1抗体阳性、所有抗体阴性组患者为对照,比较抗TIF-γ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结果1.抗TIF1-γ抗体、抗MDA5抗体及抗Jo-1抗体阳性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抗TIF1-γ抗体阳性炎症性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更好的认识疾病的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264例炎症性肌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肌炎特异性抗体,以抗MDA5抗体、抗Jo-1抗体阳性、所有抗体阴性组患者为对照,比较抗TIF-γ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结果1.抗TIF1-γ抗体、抗MDA5抗体及抗Jo-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23%、31.22%、19.83%,为炎症性肌病患者最常见的三种肌炎特异性抗体,且临床特征及预后有差异。2.抗TIF1-γ抗体阳性组患者眶周皮疹、吞咽困难及技工手、恶性肿瘤发生率较抗TIF1-γ抗体阴性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抗TIF1-γ阳性组血清CD3(%)、CD3+CD4+(%)、补体C3水平显著低于所有抗体阴性组(P<0.05)。抗TIF1-γ抗体阳性组患者吞咽困难,“V”字征、Gottron征及肿瘤发生率较抗MDA5抗体阳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而发热、关节痛以及ILD显著低于抗MDA5阳性组(P<0.05)。抗MDA5抗体阳性组患者血清ESR,CEA,及IgG及C3水平较抗TIF1-γ阳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而CK水平显著低于抗TIF1-γ阳性组(P<0.05)。抗TIF1-γ抗体阳性组患者吞咽困难、呛咳、眶周皮疹、V形疹及肿瘤发生率较抗Jo-1抗体阳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而ILD发生率显著低于抗Jo-1抗体阳性组(P<0.01)。抗JO-1抗体阳性组患者血清IgG及C3较抗TIF1-γ抗体阳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3.抗TIF1-γ抗体阳性合并肿瘤患者肌痛、眶周皮疹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血清CK、IgG水平较不合并肿瘤的TIF1-γ抗体阳性患者显著降低(P<0.05)。4.抗TIF1-γ抗体阳性组患者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79%和74%。抗MDA5抗体阳性组患者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7%、69%和66%;抗Jo-1抗体阳性组患者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97%;抗TIF1-γ抗体阴性组患者24个月生存率96%。四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MDA5抗体阳性组患者预后最差,抗TIF1-γ抗体阳性组次之,抗Jo-1抗体阳性组及抗体阴性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抗TIF1-γ抗体、抗MDA5抗体及Jo-1抗体为最常见的MSAs,且易合并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与MDA5抗体、Jo-1抗体阳性患者不同,抗TIF1-γ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合并皮疹、肌痛及恶性肿瘤,少见ILD。这提示临床有显著肌痛、眶周皮疹,实验室检查有CK和IgG水平低的抗TIF1-γ抗体阳性患者伴发恶性肿瘤风险高,应尽早的进行肿瘤的全面筛查,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特异性肌炎抗体有助于指导炎症性肌病更精确的诊断,更好的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多溴联苯醚(poly 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在全球的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甲状腺毒性、神经发育毒性等多种生物毒性,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危害。本研究旨在了解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浆中PBDEs水平,探讨血浆中PBDEs水平与NG发病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
背景和目的:胶质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预后较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治疗与预后生物标志物仍未阐明,S100A10参与多种肿瘤恶性生物学特征,但在胶质瘤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和治疗预后的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探究S100A10表达在胶质瘤进展中的作用,探索S100A10与胶质瘤病人预后是否相关,进一步探讨了S100A10受miR-21-5p调控影响胶质瘤的恶性特征,为胶质瘤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
背景和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最常见、最致命泌尿系统肿瘤之一。Sirtuins属于进化上高度保守的NAD+依赖性脱乙酰酶家族,承载多种细胞功能,与增殖,DNA修复,线粒体能量稳态和抗氧化活性有关。哺乳动物表达七个Sirtuins(SIRT1–7),它们具有不同的亚细胞定位。Sirtuins表达的变化在多种疾病中至关重要,包括代谢相关疾病,糖尿病,肿瘤和衰老
目的胶质瘤是人类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其中以胶质母细胞瘤(IV级)的恶性程度最高。目前针对胶质瘤的治疗采用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疗法,然而由于胶质瘤的易复发性及对放化疗的抵抗特性,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依旧很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至关重要。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值得注意地是,间充质(MES)亚型相关的长
目的:糖尿病并发症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在高糖培养基中培养会发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堆积的代谢异常和细胞增殖能力提高,从而加速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据报告microRNA
目的心肌纤维化是大多数心脏疾病晚期的病理表现,心肌成纤维细胞(CFs)的增殖活性增强是心肌纤维化的主要诱因,表现为心肌组织中胶原分子等细胞外基质(ECM)生成的增多。已证明LncRNA-MEG3在肿瘤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迁移作用,同时据文献报道MEG3也参与了器官组织纤维化的调控,所以本研究通过建立的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模型跟细胞水平纤维化模型来研究MEG3在大鼠心肌纤维化及CFs活化增殖过程中
目的脑卒中是一种由急性脑供血障碍引起的脑血管系统疾病,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的血供突然中断或脑血管破裂。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约为出血性脑卒中的3倍,约占所有急性脑血管病的70-80%。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组蛋白3赖氨酸9(H3K9)甲基化在异染色质形成及基因转录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SUV39H1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转移酶,可
目的:探讨粪便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 M2-PK)浓度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腺瘤性息肉患者47例,以及正常人群31例粪便标本,采用粪便Tu M2-PK酶联免疫快速试剂检测粪便标本中Tu M2-PK浓度,并进一步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的Dukes的分期、肿瘤所在的位置和腺瘤性息肉病灶的大小以及
目的:探索氨甲环酸(TX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及术后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80例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安庆市立医院因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需行首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是否接受TXA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术前30分钟及假体安装完毕松开止血带后静脉滴注1g氨甲环酸,术后24小时内每3h给药一次。对照组:同一时间给予静滴生理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