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x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以及死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在已确诊患者中进展期占大多数,是对生命威胁程度较大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由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或失活,因此深入理解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率、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改善预后。近年来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发现,在人类众多恶性上皮性肿瘤中存在染色体1q或1q部分区段的高频扩增。2008年Guan等应用染色体微切割及杂交流选择技术,从肝癌细胞的1q21.1高扩增区段克隆了一个新的候选癌基因:AmplifiedinLiverCancer1(ALC1)。由于结直肠癌中也存在1q或1q部分区段的高频扩增,那么在结直肠癌中是否也存在着ALC1基因的扩增与异常表达?其是否与肿瘤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能否成为评估肿瘤预后的新分子标记物?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ALC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扩增与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同时研究ALC1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生长、迁移和侵袭及凋亡的相关性,以期阐明ALC1在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并且进一步探寻其作用机制。  材料和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定量RT-PCR、免疫印迹和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ALC1基因在86例原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扩增,并结合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预后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在ALC1基因功能的体外研究中,我们构建pcDNA3.1(+)-ALC1的表达质粒,转染结肠癌细胞SW1116并筛选稳定表达的克隆,观察ALC1对SW1116结肠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凋亡、迁移侵袭能力及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为研究ALC1过表达后对下游基因的调控,我们选用Affymetrix人全基因组芯片U133plus2.0进行cDNA微阵列实验,对ALC1高表达和空载体对照SW1116细胞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结果:  在86例原发性结直肠癌中61.6%的患者出现ALC1蛋白的过度表达;而全部的癌旁和正常肠粘膜组织未发现ALC1蛋白的过度表达。ALC1蛋白表达与较大的肿瘤直径、较深的浸润程度和较高的组织学分级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值均<0.05)。在49例成功进行FISH检测和分析的结直肠癌病例中,有9例检测到ALC1基因的扩增,其中8例存在ALC1蛋白的过度表达,明显高于ALC1基因未扩增病例中40%(16/40)的蛋白过度表达率(P=0.011)。生存分析显示,ALC1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表达阴性的患者;在无病生存期(DFS)中表现得尤为显著(P=0.003)而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则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14)。  定量RT-PCR和蛋白印迹结果均显示在6株结直肠癌细胞株中ALC1的表达程度不同,其表达水平在SW480细胞中较高而在SW1116细胞中则相对较低;pcDNA3.1-ALC1转染SW1116细胞后则能显著提高其表达45.5土4.2倍。体内外功能实验发现上调ALC1的表达能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ALC1组和pcDNA3.1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分别是152±18个和58±8个细胞)、侵袭(ALC1组和pcDNA3.1组穿过小室底内膜的细胞数分别是51±6个和18±3个细胞)及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ALC1组和pcDNA3.1组在裸鼠皮下形成肿瘤的重量分别是1.223±0.047g和0.926±0.033g)。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LC1转染组与SW1116未转染组和pcDNA3.1转染组相比较,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2.3±0.6%vs.5.9±0.9%;2.3±0.6%vs.6.4±1.0%;p<0.05),同时增加G2/M期细胞数量(16.02±0.53%vs.6.84±0.16%,p<0.05),从而促进有丝分裂。cDNA微阵列分析筛选出1786个与ALC1功能相关的基因,其中1072个基因表达上调,714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Thrombospondin1(TSP-1)水平下调97%(倍数变化:0.03),其下游的FYN、cd36、C-Fos基因表达同时下调,从而造成细胞凋亡降低,肿瘤微血管生成增加。  结论:  AL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和无病生存期均密切相关;ALC1基因的扩增可能在其蛋白过度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LC1基因表达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裸鼠体内的肿瘤形成能力;ALC1基因表达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同时增加G2/M期细胞数量,从而促进有丝分裂。ALC1基因抑制凋亡与其下调TSP-1表达水平有关。ALC1基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三部曲指的是:一,培养学生的个体责任意识;二,给学生创设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三,注重评价与激励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培养 合作探究 精神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也指学生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时,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与他人合作构建学习小组或团体,既各抒己见、互相探讨,互相协作,又尽量达成共识,为了
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在许多西方国家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我国PCa发病率较低,仅为2.41/10万男性人口,但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条件的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我们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增强信息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  中小学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灌输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三中心”传统教学模式上。多数是以学生死记硬背的方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平时强调很多次的细节问题,学生在解题时,还会出一些错误与疏漏;而学生常常在上課听得很“明白”,但等到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又感觉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关键是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障碍。因此分析数学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探索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对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 数学思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重大进展,西藏职业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区已经初步建立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补充,以初职为基础、中职为重点、高职为龙头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但西藏地区职业教育仍
摘要: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效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关键词:多媒体 语言优美 启发想象  长期以来,如何将来自不同途径的多
摘要:数学课也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从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看,它包含了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农村学生都会面临困难;在教育中就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包含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阅读理解 指导  阅读理解不旦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仅有数字运
色彩的世界是丰富的、美丽的。色彩在画面中的变化更是细微的、精致的。然而,在近几年学生的色彩画中,色彩的丰富度、美感表现力减弱趋势逐渐明显。整体上画面效果趋向于简单、朴素,缺少了色彩画本应有的内涵。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色彩的基础知识部分,不能够灵活的运用色彩的变化,将色彩融入生活。学生对色彩生硬的理解及学习,使色彩画面变得枯燥、乏味,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如何避免
目的:   创建低血清铁性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持续感染的动物模型。并进行药物及补铁干预,以观察其耐药情况。   方法:   采用BALB/c雌性小鼠,通过缺铁饮食使其进入缺铁状
摘要: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较差,提高成绩难度很大,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要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扩大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拟定阅读计划,立足课堂教学,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本文旨在探寻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阅读教学 困惑 策略  新课程总目标中对阅读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