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城市道路建设——以武汉市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_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尤其是快速城市化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干扰,并且由于某些项目的建设只重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而缺乏生态观念,致使干扰的范围与强度日益扩大,已经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近年来生态学的相关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被广泛积极地应用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中。本文即从景观生态学理论出发,应用其中有关廊道、生态廊道、景观渗透、连通、景观功能与演化等理论来分析城市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城市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联系与制约。并结合武汉市近些年来城市道路的建设情况,具体分析了缺乏生态观念的城市道路建设,在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的非良性发展的诸如加重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景观破碎化、孤岛化,并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等方面产生的负作用。同时,通过借鉴国内外道路建设的相关先进经验,笔者针对武汉市道路建设提出了四条符合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思考和建议,其内容包括:合理建设道路绿化带,使道路由生态杀手转变为生态载体;优化廊道分布,使城市生态廊道结成网络;减少硬化工程,注重生态工程学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生态敏感区需重视生物通道的建设。以上探讨希望能为武汉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与重建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其他文献
本课题主要探讨了以城市设计手段进行中小城市公共空间特色塑造的基本方法。文章首先概括地总结了前人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建立和明确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学位
本文针对当前人居环境研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传统聚落作为对象与切入点,以整体生态建筑观为指导思想的地区人居环境研究方法,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传统山地窑居聚落—
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被称为Art Deco风格的设计流派经历了诞生、发展、繁荣直至衰落的历史过程。Art Deco诞生于20年代的法国,后来迅速传遍欧美,在美国盛极一时,并波及世
学位
荣巷是梁溪荣氏家族的聚居地,论文以荣巷形态研究为基点,以族人经济结构的转型为主要线索,以建筑实例调研和文献阅读为方法,通过对荣巷历史演变、形态发展、建筑类型及荣氏在
21世纪是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历程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基于如下的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带来巨
学位
论文旨在通过对建筑接受基本理论和接受过程的阐释研究,建立建筑接受的理论框架,以揭示建筑接受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反映其多层次、多维面的蕴涵,进而促进建筑创作理论研究的完善
本文首先分析了哈尔滨社区体育休闲会所发展的动因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其建筑形制的产生和演变,预见了其发展趋势。 本文的中心部分是实态调研部分
社会科学在当代的发展已形成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趋势,其研究成果也日益渗透到相关的空间科学,并对建筑和城市空间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形下,单纯从设计或形态研究的
本文针对高层住居外环境展开论述,把其看成是一个有机完整的基本单位,借鉴生命的细胞原理,以系统的观点分析这个基本住居单元外环境的边界、核心和近宅绿地部分,探索高层住居外环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密集地区作为国家经济最发达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其协调发展将成为提升城市化质量、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而都市区空间协调发展将是城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