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DBW基因的功能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43grfd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的生长阶段可划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部分,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生殖生长使植物的生命得到延续。在本文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一个拟南芥突变体在营养生长阶段与野生型拟南芥表型无明显差异,但当植株进入到生殖生长阶段会呈现野生型没有的矮化、多支、多莲座叶表型。  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内部因素如基因遗传的调控,更受多种环境因素的调控。本文中拟南芥矮化突变体是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渗透法转基因植株,并经卡纳霉素筛选得到。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表型之间有明显差异。突变体表现为矮化、多支、多莲座叶。我们对该突变体的株高、分枝数、节数等进行量化统计。通过Southern Blot和RACE技术从分子角度证明了该突变体确实存在T-DNA插入,这和该突变体具有卡纳霉素抗性的结果是一致的。通过Genome Walking实验技术找到一个T-DNA插入位点,位于At1g70150基因。我们将这个基因命名为DBW。查阅资料得知该位点所在的基因编码一个锌指蛋白。我们设计引物对突变体进行纯杂合鉴定发现突变体在该位点是纯合插入。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拟南芥的叶和果荚中表达较高。构建该基因的瞬时表达载体转原生质体发现这个基因表达的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将该突变体作为母本野生型拟南芥作为父本进行花粉杂交,F1代表型与野生型相同。自交一代表型发生分离且分离比为3∶1,符合孟德尔遗传学定律中单基因突变的分离比。说明导致该突变体的T-DNA插入是单插入。我们构建了RNA干扰突变体和过表突变体,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个基因的具体功能。
其他文献
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广泛使用与日益减少,全球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转化利用新能源、储存新能源成为产业界关注的重点,也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和传统电池、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相比,由于在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上的潜在优势,基于纳米模板的固态纳米电容成为一个很具潜力的新型储能元件。本文以制备基于硅上阳极氧化铝(AAO)模板的三维纳米电容阵列为指导思想。首先研究了硅上AAO模板的
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 FBG)型传感器是一类对超声波敏感的传感器,利用光纤激光器的瞬变响应的特点,可以将高频的超声信号实时的反映在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上。但是,传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通讯覆盖越来越广泛并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日益增大的通讯需求下,电力线通讯(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作为新一代通讯技术不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