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可以隔年连续采伐及永续利用等特点,在森林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毛竹林增汇减排包括造林增汇和经营增汇两种方式,不同栽植方式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碳汇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合理的经营措施还可能导致部分竹林生态系统成为碳净排放源。本研究以毛竹为对象,采用固定样地长期连续监测的方法,分别对新造毛竹林(2008~2018年)碳积累过程以及经营毛竹林(2010~2016年)植被碳库、土壤碳库、碳排放与碳泄漏和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着眼于提高生态系统碳封存潜力,探索兼顾多种效益的毛竹林生态经营方式。系统掌握不同栽植方式毛竹林从造林至成林期间碳积累的动态变化过程和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净碳动态变化的影响及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响应。经营试验对三个施肥量(F)水平(大量施肥,900 kg ha-1 yr-1;中等施肥,450 kg ha-1 yr-1;不施肥,0 kg ha-1 yr-1)和三个采伐(H)水平(强度采伐,]00%;中度采伐,50%;弱度采伐,0%,择伐对象是3度竹)进行3k正交。研究表明:(1)毛竹成林生长期新竹平均胸径、平均竹高和累积地上碳储量增长速率都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新竹碳储量由新竹平均胸径、平均竹高和平均立竹度共同决定。丛栽更有利于新竹立竹度的增加,累积地上碳储量显著高于匀栽。线性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新竹平均胸径、平均高和地上碳储量随造林年限的递增状况。(2)经过6年的经营,施肥、采伐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是对土壤碳储量影响不显著。只有大量施肥和强度采伐的交互(我们称之为集约经营措施)导致了 0-50cm 土层土壤碳储量的下降,为-4.48 Mg C ha-1。而优化的经营措施(大量施肥中度采伐)0-50 cm 土层土壤碳储量增加最多,增加了 59.94 Mg C ha-1,达到 112.15 Mg C ha-1。(3)施肥、采伐和时期以及施肥×采伐和采伐×时期的交互作用对毛竹碳储量影响效应显著。毛竹碳储量变化2010~20]2年显著增加,处理F3H3增加最多,达到34.06 Mg C ha-1,处理 F2H1增加最少,为 12.26 Mg C ha-1。2012~2014 年不同经营处理都不同程度降低,处理F1H3降低最多,达到21.52 Mg C ha-1,处理F2H1降低最少,为2.51 MgCha-1。经营6年后,毛竹碳储量变化值处理F2H2增加最多,增加了18.23 Mg C ha-1,处理F3H3增加最少,只增加了 3.91 Mg C ha-1。(4)无论2010年还是2013年,新竹平均胸径、株数和碳储量与3、5年生老竹的相关性均高于2、4年生老竹。不同经营措施的实施对新竹的平均胸径、株数和地上碳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度采伐最有利于提高毛竹林新竹的发育质量。(5)经营6年后,大量施肥中度采伐(69.137 Mg C ha-1)和大量施肥强度采伐(-0.476 Mg C ha-1)生态系统净碳变化量差异显著。土壤碳库变化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70.50±12.30%,毛竹碳库变化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26.17±1 1.24%,林下植被碳库变化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0.52土0.37%,运输泄漏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0.33±0.16%,施肥排放量占所有碳库变化量总和的2.47±4.85%。(6)采伐方式对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影响较大,中度采伐显著高于弱度采伐,有利于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的增加,优势物种的生长和均匀分布。与灌木不同,施肥方式对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影响显著,中等施肥毛竹林下草本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不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