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自编的《中学生多维度受欺负自陈量表》,对大连市两所中学的494名中学生进行了匿名的问卷调查,旨在通过对中学生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中学生受欺负的一些特点,即受欺负状况、受欺负发生的年级和性别特点,并使用《母亲教养方式量表》和个人特征量表探究了与受欺负相关的家庭、个人特征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自编的《中学生多维度受欺负自陈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有效而真实地揭示出中学生受欺负的发生状况和特点。(2)在我国中学生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受欺负问题。中学生受欺负的状况存在着年级差异,随着年级升高,受欺负的发生会有所下降,高中生受欺负明显低于初中生。同时,中学生受欺负的发生状况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受欺负的各个维度上,人际受欺负、身体受欺负和财产受欺负上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在身体受欺负和财产受欺负上高于女生,女生在人际受欺负上高于男生。(3)受欺负的学生情感体验消极、受到同学的孤立、孤独感重,有焦虑和抑郁的倾向。对困难和不愉快的事情处理较消极。(4)受欺负中学生的母亲教养方式比较消极,更多的采用拒绝否认,过度干涉和保护等方式,甚至对孩子惩罚。(5)孤独感、焦虑和惩罚的教养方式是影响中学生受欺负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尽快结合欺负、受欺负研究相关结果建立适合我国教育特点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