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趣味主义是梁启超整体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也是他个体化风格特征的集中呈现。这种美学思想受到了他认识论的很大影响,本文就将着重从认识论影响的角度出发对其趣味主义美学思想作出阐释。
与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相关的认识论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认识的内容层面来看,可分为科学、德性两种。前者是传统知识、社会分化后的必然产物,具有客观实证性、系统规律性和方法应用性等特点,后者则与人的精神、生命、存在、情感、意志等非物化因素相连,体现出更多的个体性、偶然性、主观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梁启超的德性认识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的重生乐生意识和“天人合一”宇宙人生观,从而超越了科学认知领域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通向了主客融合的趣味化审美生存境界。其次,在认识的来源与归宿问题上,梁启超遵循了“行知行”的路数,重视实践对认识的塑造、更新和完善作用,使认识牢牢地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上。梁启超认识论这两个方面对趣味主义美学思想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主要体现在“趣味”范畴的内涵和特征上。
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从根本上讲是种内心的美感体验,它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在种属分类上可归为德性认识一维。由于德性认识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生的把握与观照,并且梁氏认识论在整体风格秉性上具有重行尚实的特质,因此“趣味”范畴的内涵就集中在对生活世界的领悟和感知上,它突破了纯粹审美的界定,走向了广阔的生命存在和人生实践领域。认识论影响下的“趣味”范畴具有精神性、无利害性和体验性等诸多特征,它注重趣味由外在感官性向内在精神性的升华,强调审美化生存超越本能欲望、物质功利和理智计算的纯洁本真状态,并要求运用内省、直觉、体验、躬行等方法来感悟人生。梁启超的认识论具有鲜明的崇动乐变意识和反体系倾向,而在德性认识领域他又延续了传统“天人合一”的体验模式,这样他的趣味主义美学思想就很大程度上告别了二元对立和现成论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