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大都界定为以服务型为主、咨询和投资导向为辅的模式,还不能为投资者提供量身定做的个人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业务存在叫好不叫做的情形。同时我国银行又面临着即将挺进中国的外资银行成熟个人理财业务的挑战,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发展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加大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力度,真正为投资者提供优质低价的理财服务,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中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国内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环境,发现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短期内最难突破的一道阻力就是“客户导向型”产品的研发。而“客户导向型”产品都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各种投资工具为依托,借助科学的理论,经过合理配置而设计出来的。为此,本文接下来以“客户导向型”产品的开发为主线,分三部分加以阐述。个人理财的最终落脚点还是投资工具,资金的盈亏都是通过投资工具的运作来实现的,如何正确引导投资者使用投资工具是个人理财师最重要的职责。因此作者先就投资者非常关心的资本市场上常用投资工具的三性(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80/20原则,在个人理财业务中,银行80%的利润就源自20%的优质客户,因此对投资者进行分类,明确目标客户,对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明智选择。因此作者在第三章中对客户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分类。按客户对银行的价值大小分成低端、中端、高端客户;按客户对待风险的态度分成保守型、冒险型、中立型客户。文章最后一章主要通过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列出了反映投资者效用的投资工具选择模型、多阶段连续投资的组合模型。根据模型的求解与结论,就可为不同投资者量身定做一份可口的“金融”套餐。 全文采用了定性与定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从产品的设计出发,体现“客户为本”的思想,为客户投资创造价值为目的,提出了两种具体的投资组合策略。一种是以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为变量,为其设计出相应的投资工具组合模式;第二种是对于风险较高的市场,提出了分段投资组合策略,实现风险约束下的收益最大化。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模型与指导,可供广大投资者、银行及相关金融行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