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为此需要通过多种政策工具加以引导,其中,证券市场就是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文将开放条件下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关系以及在我国的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对资本市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原理、作用机制、作用路径及外部条件等关键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资本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根源于资本逐利的本性,趋利性资本流动使得具有普遍稀缺性的资本在效率不同的产业间流动,资本会自发地由利润率低的产业流向利润率高的产业,进而使得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并趋于合理化。这就意味着,资本必须通过高效率的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资本市场必须对国内外各产业、投资者和融资者开放,也就是资本可以在产业之间自由流动,换言之,没有产业进出壁垒,比如行政性禁令、行业垄断等,在全球条件下,还需要资本市场的开放。资本市场功能与产业结构调整必要条件具有天然的耦合性,表现如下: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能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所需的资金;资本市场的产权界定功能为资源在产业间的有效配置提供了基本前提;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功能能够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基本导向;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功能有助于促进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存量调整。资本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的机制包括,第一,资本市场具有有效的遴选甄别潜力主导产业机制;第二,资本市场通过本身固有的融资功能,推动具有成为未来主导产业潜质的新兴产业形成主导产业,并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为系统化地定量判断我国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的现状,本文对资本市场调整产业结构的市场效率、资本市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资本市场促进我国三次产业调整的实际绩效、资本市场促进我国制造业优化的实际贡献、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和金融业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缺乏效率,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甚微。通过对我国中小板及创业板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及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以下几个命题:第一,中小板及创业板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机制基本有效;第二,相比较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主板上市公司,以创新型中小公司为主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表现出更高的成长性;第三,中小板及创业板为风险基金提供退出通道的机制基本有效;第四,中小板及创业板对培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龙头作用效果明显。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作用效果的实证表明: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性、成长性、盈利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其规模经济作用效果尚不明显。文章的结构如下。第一章为导论,该部分阐述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结构内容。第二章为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着重梳理关于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献综述。本章首先对有关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文献进行梳理,接着对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文献进行梳理,最后介绍我国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三章论述资本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一般原理与机制。本章首先阐述了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本市场各自的相关理论,进一步重点论述了资本市场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原理、作用机制与路径和作用条件,强调资本市场开放的必要性。第四章为实证部分,利用我国资本市场与产业调整及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对我国资本市场调整产业结构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本章进一步理论阐述及实证以下几个问题:我国资本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是否具有效率,从而实证我国资本市场是否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我国资本市场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我国资本市场是否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第五章进一步对我国主要产业与资本市场关系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主要包括,我国资本市场是否促进了我国最重要的产业——制造业的优化;资本市场与房地产业关系的理论关系论述与实证;资本市场与金融业(银行业)关系的理论关系论述与实证。第六章为资本市场、高新技术产业与产业高度化,其核心问题是实证我国资本市场是否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本章首先论述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系,接着对我国中小板与创业板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关系进行实证,进而证明资本市场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际效果,最后,对资本市场与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关系进行实证。第七章为开放条件下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理论探讨。本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资本市场开放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关系,接着以英国和台湾等高度开放的资本市场为例,提供了资本市场开放优化产业结构的经验性证据,最后对QFII、QDII、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及国际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进行分析。第八章为结论与对策建议。本章根据前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论,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作用不能发挥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