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也已经打破常规,现在企业经营难以避免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这也使得相关领域的公司治理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焦点。现代企业管理中普遍都会采用的管理激励办法是股权激励制度。2006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在该条例的支持下,我国上市公司从试探性地实施股权激励加入到积极实践股权激励的队伍中来。在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属于极大依赖于员工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行业,所以如何更好的激发员工的潜能至关重要。为了吸引和保留人才,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倾向于采取股权激励来对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进行激励。虽然在我国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是否能够通过股权激励的办法来真正实现对业绩的刺激仍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和争议,但仍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这方面的分析和调查,时刻关注着股权激励的效应问题。本文的参考资料是2010年到2016年间我国公布并实施了股权激励的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依据这些调查数据,本文认真分析了公司的业绩水平和股权激励办法实施的联系,研究股权激励的实施是否对公司的业绩改变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即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作用效果是否通过优化投资效率间接实现。本文的撰写思路是,首先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阐述并且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然后对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现状进行统计和初步分析,接着采用实证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法深入检验股权激励的作用效应,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为:①就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目前我国采用这种股权激励经营模式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已初成规模,这一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当中。同时,这些企业的地域差异也比较明显,大多数都分布在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区域。再者,其股权激励实施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多数的企业激励的形式比较单一。②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并且呈先上后下的倒U型关系,拐点位置在5.22%左右。这表明激励措施带来的作用并不一直都是正向的,当股权激励水平在拐点以左时,随着激励水平的提高企业绩效也会提高;当股权激励水平在拐点以右时,激励水平的提高反而会对企业价值产生消极作用,以至于在后期的模式实施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降低企业经营效率的结果。③同时研究结果也显示,股权激励激励水平会通过对企业的投资效率产生影响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针对以上结论,本文从优化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投资效率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层面和企业自身的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