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炭微电解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效果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b3637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目前微电解法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本论文以铝屑和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构建的铝炭微电解为处理工艺完成了对六种常见重金属离子(Cr(Ⅵ)、Cu(Ⅱ)、Pb(Ⅱ)、Ni(Ⅱ)、Cd(Ⅱ)、Zn(Ⅱ))的去除效果研究。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pH值、铝(铁)炭质量比、震荡速度等因素对铝炭和铁炭微电解的影响,并对比了在相同条件下两种微电解法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处理效果;正交实验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排序和最佳的铝炭微电解反应条件;在分析反应前后铝屑和活性炭表面形貌和物质组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铝炭微电解处理废水中不同重金属离子的机理,描述了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途径。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大小,铝炭微电解对Cu(Ⅱ)、Cr(Ⅵ)、Pb(Ⅱ)、Ni(Ⅱ)、Cd(Ⅱ)、Zn(Ⅱ)去除率依次降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各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均随之增加,并在40-60min后逐渐趋于平稳;震荡作用能极大地提高去除率,缩短铝炭微电解反应时间,并促进铝炭表面更新,缓解铝炭钝化;初始pH值主要影响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原电池电极反应剧烈,随着pH值的增加反应逐渐减弱,但因铝为两性物质,使其在中性偏碱性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活性,另外pH值还会影响金属离子氢氧化物沉淀的产生,根据金属氢氧化物的溶度积不同,所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难易程度也不同;铝炭质量比的变化主要影响原电池的数量,在铝炭质量比为2:1时,原电池数量达到最大,金属离子的去除率最佳;适宜的震荡速度使得铝屑、活性炭和待处理重金属模拟水样充分接触,从而提高了去除率,故几种重金属离子的最佳震荡速度在100-150r/min。(2)在同等条件下采用铁炭微电解处理不同的重金属废水,对比分析铝炭和铁炭微电解处理同种重金属模拟水样,铝炭微电解具有更好的去除效果,且铝炭微电解所适用的pH值范围也更广泛。证明了铝炭微电解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比铝的直接还原法或铁炭微电解更有优势。(3)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影响因素对不同重金属的影响顺序不同,其最佳处理条件也不同。最佳处理条件下铝炭微电解对Cr(Ⅵ)、Cu(Ⅱ)、Pb(Ⅱ)、Ni(Ⅱ)、Cd(Ⅱ)、Zn(Ⅱ)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40%、99.81%、99.16%、97.48%、96.06%、88.04%,相比于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所得反应最佳条件下,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使得铝炭微电解作为预处理方法在处理重金属废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以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和电子能谱仪(XPS)等方法对反应前后的铝屑和活性炭表面形貌和物质组成进行分析,结合腐蚀金属原理和各种重金属离子特性,初步解释了铝炭微电解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机理包括原电池反应、零价铝还原作用、置换作用、中和作用以及Al(OH)3胶体絮凝剂的吸附共沉淀作用,并推断出铝屑是置换作用发生的主要场所,而活性炭为絮凝共沉淀作用的主要场所。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USB接口的DSP通信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构成,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目的探究薯蓣皂素(Diosgenin, DG)对缺氧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损伤及心肌缺血再灌注(My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MI/R)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
作为影响人类早期文明演化的重要气候事件,4.2ka气候事件的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一直存在争议。通过重建4.2ka气候事件期间热带海洋的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对于理解4.2ka气候事件的过程和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生长在4.2ka气候事件期间西沙群岛和海南岛文昌海域的7块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样品作为材料,它们覆盖年代分别为4420-4312 a BP(YX10-60),4189-
【课文特点】《老人与海》来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一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
席夫碱(Schiff base)通常是由醛或酮的羰基与伯胺缩合而成的含有亚胺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席夫碱反应具有合成过程简单,含有动态可逆过程、原料成本低、来源广泛等诸多优点,在
目的:通过检测PMVECs活性及VE-cad的表达水平,探讨不同浓度的外源性H2S在LPS致PMVECs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大鼠PMVECs。免疫荧光、免疫组化鉴
为了研究苗期有绿茎标记性状番茄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特性,以苗期有绿茎标记性状番茄雄性不育系与苗期紫茎可育的番茄自交系为材料,通过构建BC1与F2分离群体,对苗期有绿茎标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