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sxf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究了我国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在线性关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门限面板回归的方法,探究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本文还检验了我国整体及中东西部地区1999-2016年经济发展和碳排放之间是否满足EKC假设并计算出其拐点数值,通过交乘项,本文检验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就全国范围而言,研发投入的增加会引起碳排放的增加,而这种情况在东部地区最为严重;低碳技术专利产出的增加会引起碳排放的增加,而这种情况在中部地区最为严重。在全国人均GDP大于16829.69元时,研发投入对碳排放的积极影响最大,全国人均GDP大于9898.12元时,低碳技术专利产出对碳排放的积极影响最大。东部地区人均GDP大于16829.69时,研发投入对碳排放的积极影响较全国较小,东部地区人均GDP小于9326.26元时,低碳技术专利产出对碳排放具有消极的作用。通过检验,本文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但中国大部分省份仍处于拐点的左侧,这意味着中国还没有达到经济发展可以减少碳排放的阶段。带有交乘项的回归卖证结果表明,科技创新的调节作用显著,研发投入和低碳技术产出能够调节原有的倒U型曲线,提前迎来碳排放拐点,而这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显著。据此,本文给出政策建议:对东部地区来说,政府应该优化研发支出机制,使如此巨大的支出能够有效地用于低碳技术研究,对中部地区来说,相比较采取措施改善环境状况,目前更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人均GDP水平以便早日迎来碳排放拐点,西部地区更需要创新和资本整合的平台建设,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研发和企业的创新活动。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